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中国重工——国家蓝色经济的引领者

2013-09-18 01:01:4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总量迅速增加,领跑国民经济其他板块,日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亮点,海洋产业步入高速成长期,产业结构由传统海洋产业向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崛起,以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监测及仪器制造、海洋能源开发技术等为代表的海洋产业群逐步扩展壮大。

中国重工把握时代机遇,依靠自身在造修船及海洋工程制造领域的先发优势,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注入大型水面舰船、军用舰艇等军工重大装备总装资产及业务,全力成为国家蓝色经济的引领者。

近几年,公司借资源整合之力实现结构转型,强力推进以海洋经济、能源装备、交通装备为代表的非船类业务。就2013上半年发展来看,海洋经济板块已呈现爆发式增长,半年内新承接订单210.07亿元,同比增长753%。海洋经济在公司手持订单中占比最高,一举取代船舰制造及修理业务的“老牌地位”,有效带动非船业务板块增长。

海洋经济增长迅猛,国家部署历史机遇

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海洋经济提到战略高度、将海洋工程列为战略新兴产业,明确提出未来三年要实现翻番增长的目标,“蓝色产业”由此迎来跨越式发展机遇。

近年来,海洋油气资源新探明储量已经超过新增油气储量的50%,中国东海海域油气资源储量在30亿~70亿吨,中国南海石油储量更是高达230亿~300亿吨,南海可燃冰资源也极其丰富,随着海洋油气开发持续活跃,海洋工程装备需求屡创新高。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国际原油价格稳步回升,市场预计2012~2016年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支出或可达2050亿美元,海洋工程行业由此迈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未来十年,全球海工装备年均市场容量有望超过千亿美元,并加快向中国转移。根据我国对海工装备的规划要求,2015年,海工装备年销售收入要达到2000亿元以上,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我国势必大力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扩大海洋开发领域,围绕海洋经济的新一轮经济发展已经扬帆起航。

覆盖海洋工程全产业链,行业先驱和引领者

中国重工发力海洋经济,以全新姿态向海洋进军,在这一前沿领域占据制高点。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相关业务的先驱,其海洋工程业务可以追溯至1978年,中国重工由此获得最为丰富的实务经验,为国内海洋经济产业创造多个 “第一”。近年来,公司海洋工程产品覆盖海洋经济产业链上除石油化工模块外的所有环节,尤其在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FPSO等海工核心装备上凸显优势,引领行业。毫无疑问,中国重工已蜕变为中国海洋工程的先驱和领导者。

依托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技术及规模优势,公司成功打造全产业链,覆盖海洋工程勘探装备、钻井/生产装备、集油输油装备、海洋矿藏开发装备、超大型海洋浮体结构物、海洋工程主要通用配套装备、钻井主要配套装备、生产(采油)主要配套装备等8大系列产品。目前公司具备年产13座钻井平台、19艘各类海洋工程船、26套大型海工模块的能力,突破国内其他公司的生产瓶颈,研发能力卓绝。由此带来相当可观的收益成果,成为国内唯一真正实现海洋工程产业化并从中获得可观利润的海工装备建造厂商。

担纲海军战略转型,打造国内资本市场军工第一股

中国重工及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集团作为我国海军舰船及装备的主要研制和供应商,承担了海军主战装备80%以上研制和生产任务,拥有大量高质量科技成果和自主核心技术。凭借独特的军品业务优势,在国内海军舰船制造领域独具优势。公司在大型水面作战舰船及潜艇领域绝对领先,按照目前国家海防的需求,大力建设航母编队势在必行,中国重工将是航母编队建造的最大受益者。待本次军工重大装备总装业务注入后,配合国内最全面的海军舰船装备业务,中国重工在相关领域的龙头地位将更加不可撼动。另外,为维护我国海洋领土权益,大型先进执法船的数量亟需扩容,公务执法船大型化也成为现实选项。根据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预期,未来几年,我国海洋公务执法船需求将达300亿~500亿元,而中国重工是大型海洋维权公务执法船主要供应商,承担60%以上大型公务执法船设计建造任务,必将直接获益。

深蓝经济必由之路,全面布局海洋开发

中国重工率先进入我国海岛综合开发领域,已获得相关装备订单,海岛综合开发概念的提出为中国重工的发展创造了巨大机遇。我国海岛众多,蕴含着丰富的常规能源和新能源资源。以钓鱼岛为例,其周边海域的石油蕴藏量高达30亿~70亿吨。

海水利用装备及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市场需求同样巨大。中国重工旗下的大船重工已具备多年的日产10万吨以上海水淡化设备研发制造优势,随着控股股东存续的海水淡化装置设计、试验和覆盖海水淡化配套设备资产的注入,中国重工也将全面受益于海水淡化的产业化的强势增长,中国海洋开发利用的全新时代已然来临。

中国重工控股股东研制的深海探测装备“蛟龙号”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能够探测全球98%的海域。这无疑为公司拓展深海开发装备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中国重工非公开发行方案公布后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股价连续4涨停掀起了军工板块的高潮,伴随军工资产证券化的进程以及海洋产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重工将会迎来新的腾飞。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