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国企分级分类公开招聘难题待解

2013-08-06 01:41:58

每经编辑|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李彪 发自北京

8月2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推进就业招聘制度改革,促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实现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人员。

事实上,今年5月国办发出的做好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在国有企业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的公开招聘制度,切实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然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业内专家普遍担心分级分类公开招聘制度类别不好定、级别不好分,短期内很难推出。

据业内专家介绍,国企高管的聘用方面,还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市场,所以只能依据一些看得见的指标,如利润、经营规模等。这些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通过更加细化的分级分类,更加准确地通过激励机制来反应国企高管的贡献,将是未来国企高管薪酬改革的方向。

一位知情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国有企业的分类,一是按照经营规模大小划分,一是根据垄断型大小划分。

从两方面的分类来看,争议较大的还是后者,因为很多国有企业一直否认垄断问题。究其根源,在于中央不断提高垄断型央企红利上缴比例,自留利润减少。

2010年,国家就曾将烟草、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等垄断型央企上缴比例从10%提高到15%。今年2月,《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就已经定调:适当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十二五”期间在现有比例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据了解,在这些中央企业中,垄断型企业收益上缴比例将会更高。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委员、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朱俊生认为,通过这些类别来划分国企高管薪酬级别,还是有很多问题,操作性也不是很强,即使划出了标准,如果标准本身充满争议,很难期待有多大效果。

除此之外,国企高管人员的在职消费没有列入 “国企高管薪酬改革”之中,也是业界较为关注的一个方面。

朱俊生指出,国企高管的薪酬只是其收入的一小部分,另一部分是大量的在职消费。“现在真正做的还只是冰山一角,大面积的都在下面,后续需要开展的工作还很多。”朱俊生说。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