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最牛美股第二季:20强的牛股基因

2013-07-24 00:43:30

上周一(7月15日),《每日经济新闻》从核心产品、独占技术、前瞻模式等角度,报道了14家最牛美股的“牛股”基因。事实上,在规模庞大的美股市场中,正值当前美国三大股指迭创新高的背景下,牛股的表现更是精彩纷呈。本周,本报将精心选取另外20家今年涨幅靠前的美股加以剖析,以期用先进市场的经验,为A股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视角。

新能源:行业集体“逆袭”

储量有限,污染巨大——传统能源在为人类进步作出巨大贡献之后,其带来的副作用以及自身的不可持续性,迫使人们选择新的能源供应,一场新能源革命应运而生。尽管新能源产业尚处襁褓之中,但其美好的前景以及各国政府不遗余力的政策支持,让投资者有足够理由买入相应上市公司的股权。在经历之前的沉寂期后,以太阳能为代表的个股今年重新焕发生机,成为牛股“大本营”;与之相呼应,一些生物柴油个股、页岩气个股也跻身牛股之列。

SUNE:富国银行助力发电工程

每经记者 曾慈航

SunEdisonInc(股票代码:SUNE),是一家从事硅片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公司,同时,SUNE还是光电池能源解决方案的提供与研发者。

公司的财务数据显示,SUNE今年1季度的收入约为4.44亿美元,同比下滑15%,而1季度的经营性收入总额则为-3350万美元。

尽管公司1季度收入出现环比下降,且经营收入为负值,可公司股价在今年的表现却依然强劲,截至上周五,SUNE股价报收于9.65美元,今年以来其股价已飙涨近200%,遥遥领先同期标普500指数的增幅。

为何一家单季出现千万美元亏损的公司,股价能够出现如此巨大的上涨?这首先来自于行业状况的总体回升,美国研究机构NavigantResearch曾于本月10日表示,在经历了多年的过度供给后,全球的太阳能光电池市场将趋于稳定。

针对目前的市场规模,NavigantResearch预计全球的太阳能光电池的收入将超过2010年1340亿美元。“金融刺激、政府对再生能源的计划目标以及技术成本的削减,都是驱动太阳能电池市场向好的因素,”Navigant的分析师DexterGauntlett指出,“到2020年底,太阳能光电池的将具有与零售电器一样的价格竞争力。”

除了行业前景的回升,SUNE近期能够出现大幅上涨同样得益于来自富国银行的资助,据《华尔街日报》6月26日报道,SUNE表示富国银行计划为SUNE位于美国的太阳能生产工程提供超1亿美元资金,这样的消息对于1季度处于亏损状态的SUNE来说无疑是再好不过了。

GST:页岩气储量提升股价

每经记者 杨可瞻

页岩气的蓬勃发展,为美国的相关企业带来了机会,GastarExploration(股票代码:GST)就是其中之一。今年,这家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油气开采公司的股价已狂飙185%,成为能源公司中的佼佼者。

事实上,在页岩气生产这一油气行业的细分领域中,GST并非龙头。资料显示,GST的最新市值为2.4亿美元,仅是龙头公司——EnergyTransferPartners192亿美元市值的零头;同时,GST最近一个财季的数据显示,公司净亏246万美元。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投资者如此看好这家业绩并不理想的公司?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GST所 有 的 马 塞 卢 斯 页 岩(Marcellusshale)是全美最多产的天然气产地,面积达到7.6万英亩,横跨整个西弗吉尼亚州和宾西法尼亚州西南部。目前GST约三分之二的油气净产量来自马塞卢斯页岩。截至2011年末,该区域的石油和凝聚态天然气液储备估计高达1197亿立方英尺,同比暴增138%,其中77%是天然气,9.6%是石油,另外接近14%是凝聚态天然气液。如将这些储备量换算成市场价值,税前现值达到了2.2亿美元。

这意味着,投资者每持有GST一股普通股,就拥有3.42美元的储备价值,这也正是该公司股票价格今年会疯涨近2倍的原因。

此外,天然气价格的持续上涨也抬升了GST所储备的油气的价值,截至上周五,美国天然气期货报收于3.771美元,在过去1年中已累计上涨24%。

截至3月底的最新财季,GST总收入为2090万美元,同比上升96%。

HSOL:业绩、政策双轮驱动

每经记者 罗慧

韩华新能源 (股票代码:HSOL)原名“林洋新能源”,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林洋电子,曾是中国最大的电表制造商。2004年,公司转型成为一家集硅棒、硅片、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BIPV的研发、光伏发电系统的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06年12月21日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第33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

在上市近7年的时间里,HSOL的股价几经大起大落。到2012年,随着光伏行业进入寒冬,公司股价随之跌入谷底,2013年至今,HSOL的股价累计上涨了163%。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公司股价上涨如此之大,其中原因除了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光伏产业的政策,利好光伏概念股以外,HSOL的最新业绩也为其股价提供了有力支撑。HSOL的最新财报显示,2013财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环比增长33%,同比增长38.4%;亏损额也从上一季的6.258亿元减少到1.282亿元。

在7月15日,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力挺光伏产业发展,再次点燃了投资者对于光伏概念股的热情,而HSOL的股价在当日也上涨了21.92%。

REGI:生物柴油被寄予厚望

每经记者 罗慧

1996年成立于爱荷华州艾姆斯的RenewableEnergy(股票代码:REGI),是北美一家生物柴油生产商,主要是将天然脂肪、非食用玉米油、非食用动物脂肪、二手油等转化为生物柴油。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里,REGI一直是美国实验材料学会(ASTM)认可的质量有保证的生物柴油供应商。而该公司的业务不仅包括生物柴油的生产,还包括原料的收购,以及销售渠道的铺设,该公司的物流系统遍布整个美国,每年共拥有2.25亿加仑的产能。

在美国,像生物柴油这样的清洁能源,被投资者寄予厚望,因为这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同时也能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程度。这样的预期成为REGI股价被推高的重要原因。此外,在今年7月初,该公司还在明尼苏达州南部完成了一项2100万美元的技术升级,不仅可以使得该地区炼油厂的产能达到每年3000万加仑,还可以令产品质量符合更高的要求。

受投资者预期和技术升级等利好因素的影响,进入2013年后,REGI的股价开始飙升,截至目前,今年累计为投资者带来了164%的回报。

不过也有分析师指出,未来,可再生能源虽然会带来很多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风险。公司如果能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主流,将有很大发展空间,但如果其产品无法在行业内得到广泛的使用,公司也有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

SPWR:带领光伏板块荣耀回归

每经记者 罗慧

在过去几年里,光伏行业陷入了长期低迷,光伏企业的股价也一直在低位徘徊。进入2013年后,美国股市中的光伏板块却展开了一轮“绝地反弹”,而SunPower(股票代码:SPWR)则最为抢眼。

今年初至今,美国第二大光伏制造商——SPWR的股价便以323.6%的收益率成为光伏板块中带给投资者回报最高的股票。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单从公司业绩来看,很难找到SPWR受追捧的理由。公开资料显示,2013财年第一财季,SPWR的净收益为亏损5470万美元。相比上一财季亏损1.448亿美元的数值有所下降。

由此来看,虽然公司的经营情况在好转,但整个光伏行业仍并未摆脱 “寒冬”,那又是什么原因让SPWR的股价表现如此强势呢?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这是投资者对于未来太阳能将成为主流能源的期待,其中包括了股神巴菲特。今年1月,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就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加州的两家光伏企业,并表示对太阳能行业的未来寄予厚望。而在今年5月底,SPWR的首席执行官TomWerner表示,光伏组件将成为美国新建住宅的标准配置,这对光伏行业,尤其是光伏组件制造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这也是推动SPWR股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CSIQ:受益提前布局日本市场

每经记者 罗慧

提到阿特斯太阳能 (股票代码:CSIQ),人们不免会想起CSIQ的官司。不过这些官司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投资者对该公司的投资热情,CSIQ的股价的表现,也令投资者欢欣鼓舞,进入2013年以来,这家公司已经为投资者带来了2.6倍的回报。

与其他光伏企业一样,CSIQ也常年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其最新的季报显示,在2013财年第一季,公司的净营收环比下降了10.6%,同比下降了19.1%,不过毛利率却从上一季的5%上升到9.7%,达2560万美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该财季中,CSIQ的运营利润已由负转正,实现了6.8%的收益,而在上一财季,这一数值为-31%。此外,公司尽管在组件发货量上出现环比下降,但在日本市场的出货量却环比上升了75.9%,占总出货量的24.5%。这些数据在投资者眼里也就成为光伏行业回暖的迹象,而全年回归盈利的预期,也让CSIQ成为中概股中表现最好的太阳能相关个股。

虽然无论是从出货量还是出货价格来看,CSIQ都不算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但CSIQ销售区域的多元化,以及对于日本市场的提前布局,使其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据了解,受欧美等国“双反”政策的影响,阿特斯在这些地区的出货量出现大幅下滑,但与此同时,日本光伏市场却蓬勃发展,日本政府补贴的额度也非常高,这些都为CSIQ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生力军:新概念新机会

这类公司分属不同的行业,有些生产具体的产品,有些则提供无形的服务,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新的商业环境下,创造了同以往完全不同的产品或者服务,由此获得独到的核心竞争力。当创新成为其标签之时,也就是股价腾飞之时。

BEAT:可穿戴医疗设备

每经实习记者 颜欢

总部设在宾夕法尼亚州的CardioNet(股票代码:BEAT)成立于1999年,建立的基础是一项专利。公司核心产品MobileCardiacOutpatientTelemetry(MCOT)是首个将心脏监测、无限通讯、GPS和专有信息管理技术结合起来的实时心电图监控仪器,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年无休的心脏健康检测与分析。

今年6月10日,BEAT获得了一份与UnitedHealthcare保险公司的合作协议,有效期长达3年。UnitedHealthcare保险公司隶属于联合健康集团(股票代码:UNH),其母公司在最新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排名51,是美国保险业巨头之一,业务覆盖7000万美国人。

根据合约,自今年7月1日起,UnitedHealthcare将大量采购BEAT推出的所有监控模式,向其承保客户推广。这一合约为BEAT的股价带来了极大推动,次日其股价随即飙升55.45%,收报4.99美元,期间更是一度达到52周以来的高位5.20美元。从年初以来,BEAT股价已累积上涨190.86%,表现不俗。不得不说,正是与UnitedHealthcare的合约拯救了BEAT。

在分析BEAT股票为何会如此火爆时,可以不妨与时下的投资热门 “可穿戴式设备”联系起来。市场人士分析,向可穿戴健康设备渗透的电子股,以及正在进行移动化创新的医疗设备股,未来有望受到追捧。BEAT的MCOT正是一款这样的产品,因此BEAT受到投资人的追捧。

TSLA:硅谷基因推动汽车工业革命

每经实习记者 颜欢

不知不觉,特斯拉(股票代码:TSLA)已成立十年之久。2003年公司成立,2008年2月第一代产品Roadster面世,第二代电动轿车ModelS在2012年6月投入生产。正所谓十年磨一剑,特斯拉花了10年才走上了量产的道路。

作为唯一的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其有着惊人的研发和设计能力。在第一款轿车Roadster尚未发展成熟之时,在公司盈利、融资吃紧的情况下,公司设计团队还能制造出成本低廉、车身架构简洁、续航时间更长的ModelS。

可以说,ModelS的出现拯救了生死存亡之际的TSLA。去年投产的ModelS今年预计全球销量就已达到21000辆,高于预期。今年一季度公司首次转亏为盈,净利润1120万美元。这让投资者对公司未来的盈利潜力更加有信心,相信长达10年的投入已可以开始看到回报。财报公布当日,TSLA股价就高涨19.19%至66.49美元,是52周最高价。从此以后,公司股价一路高歌猛进,今年累积已飙升241.9%,市值已超过138亿美元。

公司创办者之一的埃隆·马斯克(ElonMusk)曾在采访中坦言自己想做亨利·福特,颠覆了汽车行业的大规模生产技术发明者。这位名动一时的远景者能否打造出汽车行业里的苹果、谷歌,让电动汽车走入普通人的生活,我们拭目以待。

ADUS:人口老龄化带来巨大契机

每经实习记者 曾慈航

人口老龄化一直是全球众多国家面临的一大难题,可对于一些公司来说,这却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好机会,这其中就包括了创立于1979年,旨在提供居家社交与健康照顾等服务的ADDUSHOMECARE公司(股票代码:ADUS),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已上涨近188%,同样是远远超过同期的纳指涨幅。

公司一季度财报显示,ADUS在今年前3个月的收入为6300万美元,同比增长约7%,摊薄后,排除特定事项影响的每股收益则同比增长56%至0.25美元,截至上周5收盘,ADUS公司市值为2.24亿美元,是美国家庭关照服务类公司中规模第三大的企业。

从美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来看,2010年时,达到及超过65岁的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3%,可2020年,该目标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预将达到16%,到2030年,该比例预计将达高达19.3%。

为了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居家及社区服务,ADUS已于今年上半年将家庭健康部门的大部分资产卖给了LHCGroup,针对此项交易,ADUS公司的总裁兼CEO马克.赫尼表示,“我们很高兴完成了对家庭健康部门资产的出售,接下来我们将会把重心放在正不断增长的家庭和社区业务上,该业务正受益于一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老龄人口。”

CLFD:宽带刺激政策的“大赢家”

每经记者 杨可瞻

截至上周四收盘,Clearfield(股票代码:CLFD)的股价报收于13.35美元,今年以来已累计上涨197%,成为美股中表现最好的通讯设备股之一。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推动CLFD上涨的原因,是该公司在光纤管理子行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及受益于美国政府所推出的宽带刺激政策。

公开资料显示,CLFD的主营业务覆盖光纤分销系统、光学设备等领域,其客户包括400~800家北美的独立运营商 (IOC)。CLFD在2004~2008年间,每年保持了20%的盈利增速,虽然在2009年业绩大幅放缓,但此后受助于美国政府的宽带刺激政策,业绩开始快速回升。

相较于竞争对手,CLFD在自主创新和高度定制化解决方案上能保持稳定的业绩增长,这也使得CLFD在美国的宽带行业有了一席之地。

如今,CLFD的业绩出现强劲增长,投资者再次对CLFD的业绩进行持续关注。在截至3月底的第二财季,公司收入为1051万美元,同比上升48%,同期净利润55万美元,同比暴增323%,约合每股盈利0.04美元。

彭博的资料显示,在全球最主要的通讯设备公司中,CLFD的PE为22.6倍,低于平均值37.7倍,同时其一年的收入增速达到6.5%,远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速-3.3%。

传统业:求变后枯木逢春

由于缺乏足够的想象空间,传统产业个股很少成为资金炒作的对象,但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看似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行业,仍有可能枯木逢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诸如资产重整、傍上重量级合作伙伴、新战略成效明显等,都是资金大肆炒作的理由。

TOWR:获益全球化 掘金新兴市场

每经记者 罗慧

TowerInternational(股票代码:TOWR),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汽车金属零部件制造厂商,主要是为轿车、越野、皮卡以及SUV的生产商提供车身框架,底盘结构等零部件以及一些复杂的焊接组件,此外,该公司还打算进入太阳能市场,为相关企业提供太阳能面板和焊接组件等产品。在北美、南美、欧洲和亚洲等地区,TOWR共设有30多个分支机构。

进入2013年以后,该公司的股价便呈现出飙升的状态,累计为投资者带来了164%的回报,而该公司的强劲业绩,是推升公司股价的主要动力,投资者认为,强劲业绩的支撑下,公司之前的股价和市盈率远远低于行业中位数,是一个价值洼地,因而更具投资价值。

而全球汽车销量的反弹,也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根据研究公司LMC的估计,到2013年,全球轻型汽车的销量将达到创纪录的830万辆,而这些需求主要集中在新兴市场。

此外,TOWR的全球化战略,也让投资者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该公司将在新兴市场获利颇丰。由于新兴市场轻型车辆生产的快速增长,今年该公司在诸如韩国、南美以及中国等地区的销售比例也上升到了29%。2013年一季报显示,在经历去年四季度的低谷期后,今年一季度公司收入达到53414万美元,环比增长超过100%;税前收益也从去年四季度亏损1363.6万美元成功扭亏,并小幅盈利802.4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盈利质量也可圈可点,去年末,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10138.1万元,今年一季度则为129.4万元。

LAS:牵手伊藤 背靠大树好乘凉

每经记者 罗慧

创立于1994年的联拓集团,是中国大型专业化的汽车销售及维修服务企业。旗下拥有多家独立法人的子公司、多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品牌汽车4S店和汽车销售展厅,经营领域涉及整车销售、维修服务、汽车租赁和二手汽车等业务。自成立以来,先后取得了一汽-大众、一汽马自达、上海大众、一汽奥迪、一汽丰田、长安马自达等数家国内外汽车品牌的代理权,各品牌汽车年销量在北京地区乃至全国居于同行业前列。

2010年12月10日,联拓集团LentuointernationalInc(股票代码:LAS)宣布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也是中国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上市后,联拓集团的股价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股价从8美元/股一路跌至1美元附近,并维持了近一年的低位盘整。不过从今年四月份开始,联拓集团的股价便展开了一轮强势反弹,在今年,这一股价上涨也为投资者创造了297.5%的收益率。

单从LAS的财报来看,2013财年第一财季,联拓集团的运营情况算不上好,营收同比下降了7.4%,为7亿元,毛利润同比下降了36.6%,归属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810万元,与去年同期1680万元的净利润相比,不仅转盈为亏,而且下滑幅度惊人。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LAS在业绩并不好看的情况下,公司股价却能实现强势反弹,主要还是缘于今年6月5日,LAS宣布,与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ItochuCorporation)的合资企业已经获北京市商务委员会批准。根据协议,LAS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将共同运营北京联拓汽车贸易有限公司(AT)。同时,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将向合资公司投资3亿元人民币,占股40%。

背靠大树好乘凉,有实力的伙伴加盟,也为该公司的股价注入了一剂兴奋剂,消息公布当日,LAS的股票便放量上涨了13.63%。

SVU:资产重整 重获市场信心

每经实习记者 颜欢

美国第三大食品杂货店运营商Supervalu(股票代码:SVU)近些年来一直挣扎在困境之中,来自沃尔玛和Target等大型零售商的激烈竞争、经济不景气、上涨的成本导致低价利润空间被挤压等问题,使得SVU表现欠佳,而2006年对Albertson's的收购案更是成为了投资人心中的噩梦,甚至被戏称为“deal-from-hell”。

今年3月,噩梦终于结束——Supervalu与Cerberus资本管理公司达成协议,以1亿美元现金出售旗下包括Albertson's在内的五大食品杂货店连锁品牌。这项交易涵盖了多达900家店面,占公司总收入的一半多。虽然这样看起来仅1亿美元的进账确实太少,但这项交易其实附带了32亿美元的债务转移,而这正是资产负债状况恶劣的SVU所急需的。

交易完成后,SVU将着重于剩余的业务,包括一个为美国1950家商店服务的食品批发商,折扣食品杂货店连锁Save-A-Lot,以及地区性食品杂货店连锁等,其年度营收预计将从原来的350亿美元降至170亿美元。同时公司表示,将继续削减成本和调整业务的步伐,并随后裁剪了约1100名员工。

两大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因为这次交易所带来的益处,纷纷调高对SVU的评级,也令投资者重燃信心。

除了对公司格局的变动,SVU的高层也在完成与Cerberus的交易后发生了大规模调整。除了公司5位传统董事会成员主动辞职外,SVU新任首席执行官SamDuncan也将公司高管集体换血,只保留了一位“老人”。

投资人对于SVU一轮又一轮大刀阔斧改革的反应从股价就可以轻易看出——从开年的2.5美元一路上涨至7.39美元,幅度达195.6%,而同去年10月的低位相比股价更是涨了约500%。

SVU近期表现也不负众望。在本月18日发布的最新财报显示,第一财季净盈利增长一倍以上,远超市场预期。或许投资人的乐观是正确的,SVU在经历了“痛苦”的换血后正在重获新生。

医药业:牛股“常青树”

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医药行业从来没有在牛股榜单上缺席过。在本次统计的20家美股上市公司中,医药行业个股独占7家,居各行业之首。对医药公司而言,想获得牛股身份并无太多捷径,新药及其对应的市场潜力,是决定其股价高度及持续时间长短最核心的因素。尽管一些医药类个股并无实际营收,甚至亏损连连,但仅仅凭借新药的概念,即可获得众星捧月的效果。

ACAD:新药可贡献20亿美元营收

每经记者 罗慧

在牛股如云的医药板块中,ACADIAPharmaceuticalsInc.(股票代码:ACAD)以292%的年内收益率,跻身为明星股。

公开资料显示,ACAD主要从事研制解决神经性和相关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病症的小分子药物,也就是研究精神分裂辅助类药物的公司。此外,该公司还与Allergan公司合作研发治疗慢性疼痛和青光眼的系列药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3财年第一季度,ACAD的总收入和毛利总额均同比下降了20%。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其成为明星医药股?答案在其研制的、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精神病药物pimavanserin。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今年3月,ACAD曾 透 露 , 在 完 成 了pimavanserin关键性的晚期临床试验中的首要目标和次级目标之后,没必要再进行第三阶段的实验,公司正在向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加急申请关于这一药物的审批,这一消息促使公司股价大涨。到四月中旬,公司宣布加急申请通过审批,这预示着这一新药将很快成为帕金森患者精神病治疗的候选药物,这一消息推动公司股价再次上涨。ACAD预期,未来pimavanserin每年将有20亿美元的销售潜力。

对此,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家市值为16.1亿美元的公司,股价将仍有上涨的动力。

TEAR:干眼病诊断市场前景广阔

每经实习记者 曾慈航

在今年上半年的美股市场中,TearLab(股票代码:TEAR)公司因其成倍的增长率受到投资者追捧,公开资料显示,TEAR致力于发展、推广可帮助眼部医护人员,提升医护标准的实验室技术。

5月公布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一季度总收入近250万美元,环比上涨54%,同时较去年1季度42万美元的收入高出数倍,除此之外,公司1季度的毛利润环比上涨56%,截至上周五收盘,TEAR总市值达3.5亿美元,是美国同行业中市值第二大的公司。

TEAR之所以能受到巨大的关注,在于公司的眼泪检测系统可对干眼病进行诊断,公开资料显示,公司的眼泪测试系统可用于衡量眼泪薄层同渗容摩,而眼泪同渗容摩则被视作与干眼病具有关联度的一种生物标记,目前TEAR的监测系统已被允许在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对干眼病进行诊断。

干眼病是一块潜力巨大的市场,有公开资料显示,在美国,受干眼病影响的人群就高达4000万;不幸的是,在如此庞大的人群中,仅有不到5%的人接受了必要的治疗,这是因为病人无法提供医疗测试所需要的样本,可在TEAR统的帮助下,医生们将得以在办公室里通过更少量的眼泪来迅速辨认病症。

CYTK:治疗肌无力被寄予厚望

每经实习记者 曾慈航

今年上半年,Cytokinetics公司(股票代码:CYTK)是美股医药板块中的一颗明星。

今年二季度,有关于CYTK产品的利好信息频频被曝出,在这一系列信息的刺激下,CYTK股价涨势迅猛,已从年初的3.96美元一路飙升至上周五的13.5美元,涨幅约达236%,远超过同期标普500指数的涨幅。

彭博社的报道显示,6月上旬,CYTK曾在宣布,公司将拓展与AmgenInc.进行的心力衰竭药物-心脏肌球蛋白活化剂合作。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双方最初的协议还可以追溯到2006年。

CYTK的资料显示,心脏肌球蛋白活化剂针对心力衰竭的疗效正处于广泛的临床试验阶段状态,公司正在评估这种药对各类患有心脏疾患者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彭博社6月25日的报道显示,CYTK还正在就骨骼肌活化剂的研制、提升与商业化问题与安斯泰来制药集团(AstellasPharmaInc.)进行合作。此次合作将致力于研究肌无力相关病症的治疗,其中包括了肌肉减少症、癌症等疾病。

该报道还指出,作为日本第二大制药公司的安斯泰来制药集团或将在协议的前两年向CYTK支付4000万美元。截至上周,该公司市值达3.6亿美元。

ACRX:欲打开新型止痛剂蓝海

每经记者 杨可瞻

AcelRxPharmaceuticals(股票代码:ACRX)的股价今年疯涨193%,而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公司股价疯涨的原因正是其研制的新型止痛药物在临床上的成功,以及该药物在止痛药市场的高增长前景。

公开资料显示,ACRX的主打产品是ARX-01(含有舒芬太尼成分),该药品对手术后患者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PCA)有较高的疗效。该药品与普通的静脉注射镇痛剂不同,其是通过病人的舌下进入体内,这样能延长患者的血浆水平(prolongedplasmalevels),从而延长止痛效果。

有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术后止痛药市场规模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增长稳定,市场规模预计到2018年将上升至65亿美元,相比之下,ACRX目前的市值还不到5亿美元,未来随着其新药面世,将分享市场扩大带来的红利。

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欧洲多个国家和美国每年有1600万宗手术需要术后疼痛治疗,而现在普遍使用的是吗啡或氢氰酸来进行治疗,但有75%的病人仍然感觉到效果不明显。

如果ARX-01成功面世,很有可能成功打造新一片蓝海。ACRX的官网显示,ARX-01三期研发阶段已完成,离美国政府获批只有一步之遥。截至3月底的最新财季,ACRX总收入94万美元,同比上升185%。

AEGR:高血脂罕见病药定价高

每经实习记者 颜欢

AegerionPharmaceuticals(股票代码:AEGR)是一家小型生物医药公司,在2011年12月发展了首款新药Lomitapide,在美国销售名称为Juxtapid。它是一日一次的口服药,用于治疗一种叫纯合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的遗传病,发病率仅100万分之一。罹患此病的患者将有极高的可能遭遇心力衰竭或休克等致命症状,风险极大,有时必须要通过类似透析的治疗将血液中的胆固醇清除,症状严重者甚至需要肝移植手术。

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指定Lomitapide为“罕见病药物”,这给予公司长达7年独家生产销售此药品的权力。2012年末,Lomitapide获得FDA批准上市。至今仅3种药物获得FDA“突破性产品”的指定,因其能够拯救重症患者的重要性而特别允许快速批准流程,只需要一轮测试就可以通过审批(通常是3轮)。Lomitapide就是其中之一。现在AEGR正在积极开展临床研究,作为在日本申请销售许可的支持。

Juxtapid价格高昂,每年的治疗需花费约29.5万美元。分析师预测,这将给Aegerion公司未来带来每年3亿~5亿美元的销售额。在今年,因为Juxtapid刚刚上市,第一季度销售额仅100万美元,公司还处于亏损状态。但是分析师对AEGR前景持乐观态度,第二季度营业额将达到400万美元,2013年全年净收入约为3100万美元,2014年飙升至1.44亿美元。

Juxtapid的审批成功和盈利潜力为AEGR吸引了众多投资人,公司股票自今年起逐步攀升,从26.0美元上涨至79.1美元,升幅204%。

ISIS:降低甘油三酯疗效惊人

每经实习记者 曾慈航

今年美股市场上表现强劲的生物制药公司还有IsisPharmaceuticals(股票代码:ISIS),公开资料显示,这家总市值约35亿美元的企业,在反义药物的发掘与发展领域处于领先的地位。

截至上周五,ISIS公司股价从今年最初的10.44美元附近大幅上涨至31.05美元,涨幅近200%,同样是远远领先于同期纳斯达克指数的涨幅。

公司可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所展现出的疗效,是造成该公司股价在上半年迅速上涨的一大原因,彭博社6月23援引的公司声明称,第二阶段的数据显示,患有II型糖尿病且具有较高甘油三酯水平的病人,在经过公司名为ISIS-APOCIII[Rx]的新药治疗后,病人的甘油三酯水平出现了幅度约高达72%的下降。

公司临床发展部资深副总裁RichardGeary在声明中表示,“ISIS的重点会放在为那些高甘油三酯水平,无法被现有药物治疗的病人推出药物。”

针对此款新药,彭博社援引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医药学教授JosephL.Witztum的话表示,“具有高甘油三酯水平的病人,面临着很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与目前市面上许多降低甘油三酯的治疗不同,ISIS-APOCIII[Rx]并没有提高这些病人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水平,还没有哪一种研发中的药物所体现的潜力,能够达到如此广泛的治疗方案。”

在此消息的刺激下,ISIS的股价从6月23日至6月底呈现出了近20%的大涨,截至上周五,该公司市值达35亿美元,该规模在生物科技&医药研究板块中位居第13位。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