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何志成:外管局严查热钱可治标 治本还需货币政策“同步”

2013-05-21 01:23:13

文/何志成(独立经济学家)

热钱流入不是新问题,外管局加强对热钱的监管也一直没少出力,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越是担心热钱,热钱流入越猛;越是加强对热钱的监管,热钱越多。

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儿?

外管局严查为一时之计

最近外管局出台新规,明确对结售汇环节进行更加严厉的监管,对套利行为设置了障碍。必须强调,在以往的实际工作中,外管局对结售汇的监管要求其实一直很严格,尤其是结汇。问题是,过度严厉的监管一直被企业诟病。

因此去年以来,外管局适度采取了灵活变通,对很多“正常”合规企业大幅简化了管理手续。不得不承认,这种简化有被企业利用的可能。由于简化“成俗”,某些商业银行为了争客户,也有对企业结汇真实性睁只眼闭只眼的情况,由此形成结汇环节的放任。

在本次新规中,外管局格外地强调了银行在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上的责任意识。客观看,其实质是将过去的“简化”部分收回,对商业银行来说,无论是过去记录良好的A类企业,还是以往有瑕疵的B类企业一律都不能轻易放过,每一笔都要查,尤其是对那些资金流与货物流严重不匹配或流入量较大的企业。对那些做转口贸易的企业更要严查,不能将转口贸易项下的业务收支随意地改变币种。

严厉的监管肯定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笔者注意到,新的监管命令刚刚发布,人民币汇率就下跌了100多个基点。但仅靠严厉监管,副作用其实很大,最大的副作用就是难以长期坚持,企业受不了,银行更受不了——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因此市场普遍认为,外汇监管新规仅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是暂时的。

货币政策目标需位移

今年以来,全球不少央行推行货币宽松政策致货币贬值,但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仍以抗通胀为目标,实际一直在力挺人民币汇率,并且在人为地制造热钱流入的栖息地,而反过来却将热钱加速流入的责任全部推给地方和企业。

必须认清,要控制住热钱,最根本的措施还是通过货币政策促使人民币贬值,包括降低存准率甚至降息,直至干预债券市场。

笔者一直认为,近期人民币加快升值现象其实是假的,暂时的——如同中国最近公布的一系列虚假的高增长数据(尤其是进出口高增长)。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低增长、低通胀的小周期,这才是真实的,因此人民币不具备持续升值条件,未来或是因为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适度宽松)而出现人民币贬值趋势,或是因为美联储开始收紧货币政策 (减少购买国债量)而出现热钱外流趋势,人民币汇率的中期趋势是震荡,不排除小幅度贬值的可能性。

从更长的周期看,人民币汇改攻关将加快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步伐,而国际化的人民币将从根本上缓解热钱流入压力——虽然人民币还会升值,但大量人民币却会滞留海外,不会形成热钱。

总之,当前热钱流入不符合中长期趋势,不值得大惊小怪。相反,稳增长甚至保增长才是大局,才值得真正予以重视——中国需要与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差不多的货币政策,通过货币政策适度地刺激经济复苏,包括像日本央行(起码如欧洲央行)那样直接地干预汇率,干预债市。为此,适度地、暂时地加强对热钱的严厉监管也是必要的,它可能给支持未来货币政策转向的“通胀鸽派”们来一个“意外之喜”。

笔者预计,通过严查虚假外贸,可以挤出一些地方的经济增长水分,使决策层能更准确地把握中国经济现状,认清当前经济下滑的严重性、趋势性,将宏观调控的主要着力点转为保增长,及时地采取有利于人民币贬值包括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措施。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