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私人银行抢食22万亿市场 招行着重资产保值

每经网 2013-05-08 07:54:45

每经记者 杨井鑫 发自北京

在20多万亿的“蛋糕”诱惑面前,银行、券商、保险及第三方理财机构难免动心,纷纷进军财富管理领域,企图从中分一杯羹。然而,在多数机构争相推出超高收益产品的同时,招行私人银行并不认同此举。

招行总行私人银行部常务副总经理王菁认为,高净值人群在不同的投资渠道、海量的投资产品面前,看重的并不是高收益和高回报,而是更倾向于资产的保值。“在去年的市场行情下,资产收益达到4%就已经很好了。”

22万亿市场

5月7日,招行私行发布了《2013年私人银行财富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产总体规模达到了80万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14%;可投资资产1千万以上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超过70万,人均持有资产约3100万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产22万亿人民币。

报告预测,2013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将达84万人,高净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27万亿人民币。

“市场的潜力和利润让大多数机构都不得不动心。银行相继成立私人银行抢市场,券商采用资管业务揽客户,保险公司和第三方财富同样如此。”一家券商银行业分析师称。

招行副行长丁伟也表示,“当前财富管理市场的竞争首先就是抢客户,再一个就是客户进来了为他创造价值。”

他直言不讳的说,“谁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谁就能抢到客户。”

据他介绍,截至2012年底,招行的客户数量达到了2万人,而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4400亿。

配置为王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招行私人银行显然是要打破这一魔咒。据《2013年私人银行财富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财富保障”成为首要财富目标,而“财富传承”需求进一步显现。

“财富的保值相对于创收来说更被富人看重。”丁伟认为,“财富保障,实现财富的稳健增值”取代了两年前的“创造更多财富”成为高净值人士的首要财富目标。在这种情况下,私人银行对财富的配置更显重要。

丁伟认为,证券、保险及第三方机构在财富管理上偏向于产品销售,强调收益和风险的匹配。而私人银行更倾向于财富的配置,以合理的配置来实现财富管理的目的。“另外,银行能够开展结算等业务,提供的是一揽子的金融服务计划,而这是其他金融机构没有的。”

王菁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招行私人银行在2012年对客户理财业务的配置是一种“多元化”的,包括了存款、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信托、保险、私募等等。“银行理财产品在总的配置业务中占比为八分之一,信托占5%,私募PE占3%。”

她认为,经过去年监管层对银行代销信托和私募类产品整顿,在银行的营业部中都暂停了此类产品的销售,而私人银行对于这块风险资产的销售也非常谨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审批流程。

“由于去年经济环境的原因,资产的安全保障受到格外的关注。在去年的财富管理中,私人银行能达到4%的平均收益就已经很不错了。”王菁说。

对于非上市公司股权的投资,丁伟认为金融的专业性和年龄的影响因素要大于资产规模。“从事实业投资的高净值人群对非上市公司股权的投资更有信心,他们对这块公司的运作更熟悉。”

此外,该报告还提及高净值人群投资移民的愿望依旧强烈,约60%的高净值人士表示正在考虑或者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其比例与两年前持平。

责编 何建川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