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谭浩俊:企业快速扩张需要契约保障

2013-01-23 01:47:38

每经编辑 谭浩俊    

◎谭浩俊

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中这样说过,“社会秩序是一项神圣的权利,是其他任何权利的基础。然而,这项权利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出自于自然,而是来自于契约的建立”。

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下,没有契约,就没有社会秩序,没有社会秩序也就谈不上权利。企业也好,个人也罢,不仅会受到别人的伤害,也会有意无意地去伤害别人。

在去年12月18日央视的 “白羽速生鸡”报道中,一直社会形象、社会信誉比较好的上市公司——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也因为下属的青岛田润食品有限公司牵涉其中,信誉和形象受到了严重影响。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新希望六和都是不希望自己陷入到这样的漩涡之中的。但是,事实却让新希望六和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结局。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希望六和要想改变这样的格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新希望六和能够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达到年宰杀鸡3亿只的水平,靠的并不是自我发展、自我饲养,而是“公司+农户”的“产业链”延伸模式。按照内部人士透露的信息,新希望六和每年宰杀的鸡,90%以上来自于与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的农户。

“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曾经被认为是最适合目前中国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对接、企业与农民联姻的一种模式,并被有关方面大力推广。事实也证明,这种模式不仅让企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也让农民致富上紧了发条。

问题是,这种模式也有它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在契约精神还没有被全民认可和接受的情况下,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没有保证,企业随时会被可能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所击垮。

类似问题,并不只发生在新希望六和身上。近年来,蒙牛、伊利,包括三鹿等企业,在快速扩张和膨胀过程中,都因为在快速扩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契约精神的保障,遇到了巨大的麻烦、产生了巨大的风险。

就新希望六和而言,虽然也与合作的农民签订了所谓的合作协议,但是,这些协议在多数农民的眼中,只不过是一张纸而已。养鸡户看到的只是新希望六和提供给他们的“最低保护价”收购,至于鸡的质量,完全没有考虑。

于是,“最低保护价”收购带给新希望六和的,就是质量风险的不断积聚,企业风险的随时爆发。去年12月18日被央视曝光,就是这种风险积聚的最终结果。

笔者并不认为,“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有什么问题,关键在于,这种模式没有与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契约精神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把这种模式当作是企业的产业链。因为,如果企业把农户也作为产业链的一端,并按照契约精神,从鸡苗提供、技术指导、饮料供应、质量检验等,都是由企业来进行规范与管理,并建立严格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如“最低保护价”中50%拿出来做风险抵押金,经过质量检验后才予以兑现,农户就可能不敢去冒险掺假、“速养”等。遗憾的是,包括新希望六和在内的企业,想到的只是快速扩张、快速见效,而将更重要的产业链规范忽视掉了。

据悉,蒙牛在中粮进入以后,已经在如何做好产业链、防止产业链前端出现问题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奶牛养殖户的质量意识已有了很大的提高。那么,对新希望六和来说,要想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是否也该认真思考一下产业链的规范与延伸问题呢?因为,对新希望六和来说,产业链后端已没有太大的问题,关键在前端。前端是新希望六和能否保住良好社会信誉与形象的关键。而要抓好这个关键,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建立具有契约精神的产业链拓展和延伸机制,而不是一味地快速扩张、快速膨胀。这方面,一些国际跨国公司高度重视前端、强化前端的供应质量与水平的经验值得中国企业好好学习。

当然,有关专家提出的“公司+基地”、“基地+农户”的模式是否更加适合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企业与农户的联姻,也值得认真研究与探索。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