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跨国公司别再过度消费中国人的信任

新华社 2013-01-17 16:51:13

外资大举进入中国不过30多年,一些跨国公司就在过度消费中国人的信任:为了攫取非法利益,他们偷梁换柱、欺行霸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果跨国公司的潜意识中还是不尊重中国消费者,它们将失去越来越多。

外资大举进入中国不过30多年,一些跨国公司就在过度消费中国人的信任:为了攫取非法利益,他们偷梁换柱、欺行霸市……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果跨国公司的潜意识中还是不尊重中国消费者,它们将失去越来越多。

跨国公司失信于中国消费者最近的一个案例是肯德基“速生鸡”事件。在事件曝光近一个月后的1月10日,百胜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才出面道歉,承认自检流程可操作性欠佳、公司内部沟通不到位、供应商调整速度不够迅速、检测结果没有主动通报政府、外部沟通不够快速透明等错误。

这份道歉不仅迟到,而且显然缺乏诚意,避重就轻,未能全面回应中国消费者的关切。

百胜集团这份轻描淡写的道歉再次展现了跨国公司的傲慢和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这样的公司不止一家,它们在中国市场赚取大把钞票,同时善于利用中国法律和监管漏洞逃避本应受到的惩罚。

世界第二大零售商法国家乐福也擅长此道,去年以来,中国多个城市的家乐福超市被披露涉嫌价格欺诈。

全球汽车业巨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去年也令中国消费者领教了它的“冷酷”。因为一款轿车DSG变速箱的问题,大众公司2009年在北美召回了1.35万辆问题轿车,却蛮横地拒绝召回中国消费者投诉的存在同样问题的车辆。

一面在中国持续投资扩张,另一面秉持着不同市场的不同服务水准,一些国外品牌在华的种种表现暴露了它们商业运营的双重标准。从ZARA等供应商被曝非法排污,到苹果公司的歧视性维修政策,这些国际知名品牌一到中国就变脸,肆意挥霍中国消费者的信任。

这样的局面可能不会持续太久了。前不久,中国国家发改委对韩国三星[微博]等6家境外企业价格垄断开出了第一张罚单。与欧美国家政府常开的动辄十几亿美元的罚单相比,3.53亿元人民币的罚款虽显微不足道,但这是迄今中国开出的金额最高的价格违法罚单,显示了中国市场管理者依法打击企业非法经营的决心。跨国公司当然不可能逍遥法外。

对于企业来说,要树立一个得到国际市场认可的品牌可能需要上百年,而毁掉一个知名品牌或许只需要一桩丑闻。无论在哪里,跨国公司都不能过度消费人们的信任,否则必将付出代价。

责编 陈非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