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 扎实开局

每经网 2012-12-16 23:17:4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定调明年经济工作时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为期两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落下帷幕,会议在定调明年经济工作时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驱动创新。

稳中求进成为明年经济的关键词,而财政和金融政策搭配也没有改变,仍旧是宽财政配合稳货币。

会议还进一步解释称,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

除此之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城镇化的表述也为明年以及“十二五”期间做实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抓手。会议称,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稳中求进 扎实开局

会议认为,明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

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路径已经到了转型关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指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对于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会议称,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

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第一条便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会议详细分析说,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增加并引导好民间投资,同时在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公共投资力度。

2013年经济的一系列指导目标要在明年“两会”才能揭晓,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无疑会给这一数据提供参考。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最近报告表示,将201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7.5%,CPI为4%左右是一个较为合适的选择。因为这一方面与“十二五”规划的预期目标逐步衔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向市场传递积极、理性的调控信号。

多数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都认为,明年由于一批投资大项目上马或者进入开工期,以及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刚性拉动,GDP增速不必过于担心,应该会略好于今年。而结构调整等中长期问题则更应该提上议程。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在7.5%和7%这两个呼声最高的预期目标中,我更倾向于7%的增长目标,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可以容忍较低的增速,但对增长质量有较高的要求,更加关注经济结构调整。

现在我国经济的两个关键问题便是房价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没有回避,会议明确称,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改革是目前的核心词汇之一,而经济领域改革更不可或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称,要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同时从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出发,及时推出改革新举措。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城镇化力促内需

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的一个大项便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2011年虽然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0%,但仍低于发展中新兴国家城市化率60%,离发达国家城市化率80%的水平差距更大,城镇化仍滞后于工业化。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可以创造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而这也是我国内需的核心环节。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中国城镇化率还没有达到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度,潜力巨大。大量农村居民正在向城市转移,使他们真正成为市民,对产业升级、消费升级都至关重要。

围绕中国城镇化的问题,许多专家都曾谈到路径与困难问题,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研究中国经济数年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十分有发言权。

他认为,我们要走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城镇化道路,而不是城市化道路。中国不能走西方那样的城镇化道路,西方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步进行,随着工业化推进,它的城市化进展到一定程度。

“但这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城市拥挤,贫民窟、棚户区到处见,城市环境日益恶化;二是城里的有钱人往乡下搬,乡下的穷人往城里搬,出现反城市化。”厉以宁说,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应该分三部分组成: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

把老城区改变为商业区、服务区和适合人居住的居民区,新城区主要是现在的工业园区,工业化、新兴产业主要是在这些地方,老城区的工厂也要往这儿搬,新社区就是现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但目前缺的是到位的公共服务以及城乡居民权利平等,社会保障一体化等。

会议指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

庄健也提醒说,如果是单纯地为了城镇化程度的提高,过度、过快、人为地去搞房地产和城镇建设,配套城镇基础设施、相关产业没有发展起来,那么城镇化建设也很难持续,像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的改革等恐怕都会有所涉及。

结构性减税亮点

明年的财金政策搭配丝毫不出人意料,但却不乏新意。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来看,财政政策仍然将在明年的经济调控中挑大梁,而减税更是核心环节。

今年我国营改增试点已经扩大到了11个省市,先于全国进行试点的上海取得了显著效果,至今年9月底,上海市共有14.9万户企业经审核确认后纳入了营改增改革试点范围,比年初增加3.1万户。其中新办企业15840户,新增试点项目企业15079户。

与原实行营业税税制相比,90%的试点企业税负有所减少,少数在短期内增加税负的企业,随着配套措施的实施,税负增幅也在逐季回落,并且随着上下游企业抵扣链条打通,税负已出现“由升转降”趋势。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营改增”试点最大的功劳在于产业链减税,减税不仅只在纳入试点的行业,更在于那些被提供服务的行业,第一阶段,企业关注的重点或是税收的适当性,而在试点新一阶段,企业则应更多考虑转型发展,组织结构调整,以提升竞争力。

在这个基础上,明年的减税政策很可能会继续推进试点地区和行业的扩大,这也将继续成为结构性减税的重点。

在“2013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呼吁说,我主张减税要减大的,减小的效应可能达不到设定的目标。比较来看,目前减税最主要对象就剩下一个,就是减增值税。营业税和增值税两者相加占全部税收的57%,减一个百分点,税收负担水平会有极大的变动。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当前结构性减税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几年,营改增推广至全国后,年度减税规模不会低于三千亿。

而税制改革方面,高培勇说,在制度设计方面真正遵从税制运行规律来做,结构性减税的税制设计应该是减间接税增直接税,要保证增减之后税负变化的净效率是增加的,并且在总体税负不变甚至下降的情况下,让富人的税加上去,穷人的税减下来。

责编 牟小琴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