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1 01:08:01
每经编辑|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每经记者 胡健 发自北京
基尼系数是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关键指标,继国家统计局公布2000年的基尼系数之后,日前有民间机构公布了我国2010年的基尼系数,引发业界热议。
上周日,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家庭基尼系数为0.61,城镇家庭间的基尼系数为0.56,农村家庭间的基尼系数为0.60。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CHFS)主任甘犁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我国确实存在收入不平等现象,但这是经济高速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实际上反映了出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报告称中国基尼系数为0.61
基尼系数反映了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其值在0和1之间。该数值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趋向平均,接近1则相反。
自从2000年公布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官方再也没有对这项统计公布过具体数字。在国家统计局的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2011)》中仅提到,“2010年基尼系数略高于2000年的0.412”。
CHFS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2010年基尼系数为0.61,而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全球基尼系数为0.44。对于这一差异,甘犁说,这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自然结果,包括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也曾在某一时间段基尼系数大幅攀升至0.5以上。
具体而言,据CHFS估算,2010年中国城镇家庭户均可支配收入为7.2万元,是农村家庭的2.5倍。生产性收入的差距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最主要原因,而养老、退休金收入的差距占城乡家庭收入差距的25.3%,拉大了城乡差距。
而对于城市贫困家庭而言,收入较低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户主未完成义务教育的家庭,其年收入为2.6万元左右,仅约为户主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
专家建议二次分配做文章
甘犁介绍说,在不考虑转移支付的情况下,意大利现在基尼系数高达0.53,美国基尼系数0.49,德国0.50,这说明在市场初次分配的过程中基尼系数都非常高,我国基尼系数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说明二次分配做得不够。
当前正值收入分配方案出炉前夕,如何平衡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关系备受关注。甘犁认为,重点应该是后者。
根据相关研究,最低工资每增加10%,企业人均劳动工资将上涨0.4%,但企业雇佣人数整体下降0.6%。
反之,从经合组织成员的经验看,转移支付对降低收入不平等、减少贫困有明显作用,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的一项报告,通过政府转移支付,收入最低的20%家庭的年收入由7600美元上升到约3万美元,基尼系数从0.49下降到0.38。
根据CHFS的数据,如果我国对最低收入的60%家庭户均补贴15800元,中国的基尼系数将从0.61降至0.40,而农村的基尼系数将从0.60降低至0.27。
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以20%左右的平均速度增长;2010年国企实现利润1.98万亿元。专家建议,若将政府每年新增的财政收入与国企留存利润用于再分配,则政府每年可拿出大约3.8万亿元进行转移支付,而在长期,则需要通过全面提高教育水平以实现机会均等。
“如果教育的边际回报不变,将我国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提高到经合组织中30多个成员的平均水平,我国的基尼系数将降到0.44。”甘犁说。
有望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基尼系数偏高是 “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标志: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巴西等拉美国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后,人均GDP长时间徘徊于3000~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而中国目前的人均GDP也正处于这一区间。
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将基尼系数与“中等收入陷阱”的联系抛出后,得到了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较为乐观的回应。
他说,十八大报告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指出未来一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再照着过去对投资和出口过度依赖的模式。
“最近十年,我国投资或者资本对增长的贡献在加大,这会影响收入差距,因为越有钱的人,资本就越雄厚,资本的回报就越多,拉大了收入差距。”潘建成说。
潘建成表示,未来改革的趋势是,减少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注重内需的增长,尤其是消费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甘犁还称,我国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从总量上看,达到应该不困难,目前来看,中国现在收入增长率远超GDP增长率,但是收入倍增更多的应该是“穷人”收入倍增,否则收入差距问题会越来越大。
“订悦2013”—— 《每日经济新闻》大征订活动,订报有礼。http://www.nbd.com.cn/corp/2013dingyue/index.html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