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更多

每经网首页 > 更多 > 正文

粮食“八连增”夯实发展基础

新华社 2012-09-10 15:35:43

眼下,我国不少小麦主产区机收工作已接近尾声,农民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今年山东的5400多万亩小麦有望再夺丰收。除了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其他小麦主产区今年也有望丰收增产。

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分析,今年夏粮面积增加、单产提高,全国夏粮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冬小麦有望实现连续9年增产。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粮食生产不仅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 “八连增”,而且首次站上了1.1万亿斤的新台阶。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从2004年恢复增产以来,8年累计增产2810亿斤,年均增产350亿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之一;8年单产提高55.6公斤,年均提高7公斤,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产提高最快的时期之一。

“八连增”对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相对于部分农产品价格的起伏,粮食价格一直没有大的波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2004年起,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三农”工作,更加重视粮食生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促进粮食生产恢复发展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中央连续8年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中央财政用于 “三农”的支出从2004年的2626亿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万亿元左右,年均递增21%。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四补贴”资金由2004年的145亿元扩大到2011年的1406亿元,全国平均每亩种粮补贴由不到10元增加到80多元。

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还决定从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主产区2012年生产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为了鼓励地方抓粮积极性,2005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对产粮大县进行奖励补助,资金由最初的5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11亿元,累计安排奖励951亿元,1000多个产粮大县纳入奖励范围。

强化科技支撑是又一大稳粮“法宝”。近几年国家构建了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探索了高产创建这一大面积集成推广实用技术的新途径,启动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有新的提高,2011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3.5%,有效提升了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能力。

责编 刘小英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