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基金

每经网首页 > 基金 > 正文

基金公司专户创新求变 满足银行客户双重需求

2012-09-04 01:01:36

“专户一对多”产品的滞销,也逼迫代销渠道银行收缩战线,或寻求合作模式的转变。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娜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李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搜集的上百只“专户一对多”产品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2012年以来基金公司“专户一对多”取得正收益成为大概率事件。

年初以来“一对多”收益超过5%成为普遍现象。一些操作积极的“专户一对多”,年初以来的收益超过10%。但令很多投资者遗憾的是,尽管年内正收益,却依然无法弥补2011年的大幅亏损。传统灵活配置型“一对多”正在丧失对客户的吸引力。

“专户一对多”产品的滞销,也逼迫代销渠道银行收缩战线,或寻求合作模式的转变。基金公司和银行合作定制“一对多产品”也渐渐成为一种潮流。

陷入困境的“专户一对多”,在2012年选择改变,试水绝对收益的产品。

内容创新:对冲、期货打头阵

专户产品创新正越来越被基金公司重视,并提上议事日程。

“不否认的是,传统灵活配置型一对多现在很难在银行卖出去,银行也不愿意卖。基金公司只能选择一些创新品种打市场,这种改变既有来自银行和客户的压力,也是基金公司改变的内在要求。”沪上某基金公司专户负责人表示。

深圳一位基金公司专户负责人则表示,更愿意把创新视为基金公司在激烈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的必要途径。事实上,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的调查中,基金公司的创新行动更多始于2011年三季度。

纵观多家“专户一对多”产品线,对冲和投资期货类产品成为基金公司创新业务的排头兵。初步统计显示,截至7月底,已有易方达、广发、华宝兴业、国泰、汇添富、工银瑞信等13家基金公司推出了对冲方面的专户产品。而这8家基金公司的对冲策略则不尽相同。

除了对冲产品外,针对投资期货研发的专户产品也开始投入到“专户一对多”的运作当中。国投瑞银携手招商期货率先进入商品期货专户领域。首募超过2亿元的该专户产品,投资标的包含农产品、金属、橡胶等26种商品期货。汇添富、财通基金公司也紧跟着推出期货产品。而据了解,还有更多基金公司有计划推出期货 “专户一对多”产品的考虑。

形式突破:定制产品紧随

进入2012年以来,基金公司在“专户一对多”推行方面,更多地走上和银行合作定制产品的道路。

8月,光大保德信基金旗下一只一级市场定向增发专户理财产品,短期内发行规模超过5亿元。而在今年4月,光大保德信联手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诺亚正行推出了主投协议存款的短期理财型专户产品。

沪上某中型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士坦言:“这种定制产品,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愁销售。”

“针对自己的优势项目,推出定制产品。在基金行业普遍不景气,基金公司开始降薪的同时,这种方式应该是基金公司的一种理想选择。”深圳一位基金公司的专户销售人士表示。

而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富国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富国基金根据招商银行的需求,双方合作在今年4月底推出了富国招行量化策略“专户一对多”。由于在公募基金摸爬滚打多年,富国基金量化团队在量化模型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该产品的宗旨就是以“量化模型”为指导进行股票投资,同时以股指期货对冲其市场风险,得到绝对收益的投资产品。作为季度型开放专户产品,第一季度运作完毕,产品收益率超过3%,引来老客户净申购,产品规模也由初始的3亿元增至4亿元。

一向在固定收益方面较为突出的工银瑞信基金,则是和多家银行合作,推出了多款债券类“专户一对多”。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