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IPO

每经网首页 > IPO > 正文

专家表示上市公司非公众化有利于稳定市场

中国证券报 2012-08-08 08:47:04

 

近期有关退市制度的话题在A股市场中引起广泛关注。事实上,与被动退市的方式相比,上市公司还有一种主动性的退出渠道,即上市公司非公众化。据媒体报道,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日前表示,随着A股市场的持续下跌,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价与其内在价值相比出现明显低估,控股股东因而对上市公司的非公众化动起了心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当前股市处于低位,一些上市公司估值较低,通过非公众化进行后续行业或者市场整合,有助于促进资源配置的效率。目前应当积极为这种非公众化创造制度环境,至于是否非公众化,则应交给上市公司的股东自己决策为宜。

上市公司的非公众化指控股股东或其他收购人通过现金方式购买一家已上市公司全部或大部分公众股份,使其不再具备公众公司的资格,之后再对其有关业务进行整合。这是一种主动性或选择性的市场退出。

企业退市之后,不再有信息披露的责任,也会使企业的所有经营决策不会暴露于竞争对手之下,有利于战略调整和布局。

从成熟市场看,非公众化一般发生在市场较为低迷的时期,往往表明控股股东或收购方认为股价已不能反映内在价值。2006年初A股市场的非公众化交易同样是在市场极度低迷的背景下发生的,7家公司因实施非公众化其股价涨幅明显,还一度带动了所在行业板块的走强。因此,如果非公众化的案例不断出现,就会向市场传递比较强烈的信号,即大股东或战略收购人认为现在的股价过低了。这有利于提振投资者的信心。

巴曙松表示,对于一部分有产业和市场整合空间、而且目前估值偏低的公司来说,能促进资本市场从产业资本的角度看待其投资价值,有利于稳定市场。

在我国实施上市公司非公众化,控股股东或收购人既可以使用自有资金、银团贷款,也可以考虑通过并购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参与等方式获得财务支持。显然,不管是哪种资金来源,都能够为二级市场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

责编 何剑岭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