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网 2012-08-06 15:43:02
不要抬着头看志愿和高考。因为那样,你将本末倒置,将起点误判为终点。许许多多的人正因为抬头看志愿和高考,所以不幸被其奴役。志愿和高考是一个让你知道你当自行担当生活的起点。
“这里如此之美,我们可否停留?他说,不,这非你的终点。”这是著名作家安妮宝贝文章里的一句话,我想,这句话若是用来形容千千万万曾经经历高考的“我们”,想必也是非常恰当的。记得高考结束之后,我曾收到一封同学来信,信末的一句话,至今还是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底:“记得吗?我们曾经一起荒唐。”高考之前,除了课业成绩之外,什么都不用操心;高考之后,什么都让你操碎了心,除了课业成绩。曾经的我们,坐在明净的玻璃后,憧憬未来没有考卷、没有老师的自由生活;现在的我们,端着鼻梁上的眼镜,怀念曾经被视作不自由的自由。
当然,在高考之前,你必须去填写一张叫做“志愿”的表格,虽然大多数的人都和我一样,并非“志愿”填写,或者,在还根本不明白什么是我们的“志愿”的时候,已然庄重地落笔签字。高考志愿,是一张对于自己无比重要的表格。至少在当时,我以及我身边所有的人,都认可了它的重要性。晃晃悠悠地,我的青春摇摆过了十年,看到今次这个题目的征文,我反复写,反复絮叨,也反复按下删除键,反复唏嘘不已,竟吃惊地发现,当年那落笔即散,随性发挥的文采也随着自己逝去的青春一般,韶华老矣。
当年我的高考志愿填的是复旦大学,也有许多朋友问过我为什么做了这样的选择。现在说来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挺有意思的:当初我在填写志愿之前,把上海大凡有点名气的学校都走了一遍,像是春游一般。当漫步复旦的时候,有一个学生骑着自行车把我撞倒了,倒下的地方就是复旦的校训墙前,我那时深深地记住了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突然有了一个决定,这就是我要来念书的地方。而我的高考志愿,也就如是而来,或许,这就叫做缘分吧。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叫做“杂”。我写的是一片议论性的散文,八股的不行,开头一段做人要杂,第二段标题“博学而笃志”,第三段标题“切问而近思”,第四段总结:做人要杂。综观这篇高考八股,我就是冲着复旦去的了,连人家学校的校训也给搬出来了,指不定当年阅卷的老师就是复旦的,一看作文倍感亲切,于是乎,我也进顺理成章地踏进了复旦大学的校门。
对于大家来说,上面的故事,听过也就罢了。但是对于我们过来人而言,却是发自内心地身怀感激,感激上天可以留给我们如此美丽的回忆,使我们的过往不致空白。经历了志愿,经历了高考之后,我们才会真正地开始磨砺苦难,遭遇坎坷,在自己最难过的日子里,并非是靠自信、靠智慧去披荆斩棘,恰是回忆,以及回忆中的甜美和痛苦,让我们有了生活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也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懂得爱,懂得如何好好活下去。或许可以这样说,填写志愿和经历高考才是一个真正的起点,因为在那以后,你要学会独自面对生活。高考成功者折翼也多多,高考失败者辉煌亦灼灼。志愿和高考其实是非常苍白的,它们什么都决定不了,在我看来,它们更多是将你的不羁放荡、荒唐懵懂的岁月划上了一个句号而已。
不要抬着头看志愿和高考。因为那样,你将本末倒置,将起点误判为终点。许许多多的人正因为抬头看志愿和高考,所以不幸被其奴役。有一次,我受邀参观几个高考状元频出的学校,我可以负责任地说,那里真的是一派“头悬梁、锥刺股”的景象。不过,参观完毕,在相关领导得意地让我做下点评的时候,我只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们就如此轻易地,毁掉了他们最珍贵的七年”。
志愿和高考是一个让你知道你当自行担当生活的起点。某种程度上来说,相比志愿和高考,人生真正重要的东西还是自己的活法。记得陈丹青先生之前在清华做博导的时候,有个硕士,专业第一,连续两年因为英语不及格没有能够进入清华,那又怎样呢?今天的那个学生,早在英国硕士毕业,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陈丹青先生也因为此愤然从清华离职,临走之前,他说了这样的话:“我不想怂恿她考第三次,对一位想当艺术家的青年,这样的考试是不折不扣的荒谬和侮辱。”
好了,幸福的孩子们,我当深深地祝福你们,相比我而言,在这个年代出生的你们已经比我幸福太多。经济社会的进步,思想上的开明,已经赋予了你们多元选择的权利,你们也早不再像我当年那样“依附”志愿和高考,今日我的言径,多多少少有点马后炮的意味,真心希望你们,可以在志愿和高考面前,不停留。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