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成都银行争IPO 成中西部首家资产破两千亿城商行

证券日报 2012-07-10 10:10:44

截至6月30日,成都银行总资产突破两千亿元大关,再次成为中西部首家突破两千亿大关的城市商业银行。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城商行案件频发的环境下,与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相比,监管层更看重的是城商行风控措施是否到位

“前脚”递交上市申请、成功入围证监会公布的等待上市银行名单,成都银行稍后又再传喜讯——截至6月30日,成都银行总资产突破两千亿元大关,这是继成为中西部首家总资产突破千亿大关的城商行后,成都银行再次成为中西部首家突破两千亿大关的城市商业银行。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资产规模的日益壮大,无疑会为其在IPO之路上增添砝码,但其距离真正的上市还为时尚早。这除了要与“兄弟行”进行激烈竞争外,近年来陆续曝出的城商行案件,也会让城商行IPO增添了一份不确定性。“在当前城商行案件频发的环境下,与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相比,监管层更看重的是城商行风控措施的到位”,该分析师指出。

一波三折

终入围“准IPO名单”

由于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中西部城商行首位,市场各方对于成都银行的IPO始终充满期待。负责该行股权转让的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甚至曾表示,该行极有可能坐上IPO城商行第四把交椅。

然而在年初证监会公布的14家申请上市银行名单却未见其身影。但由于该行公开上市前准备工作推进顺利,并已获银监会及四川省政府批复,这让其在城商行上市抢跑大军中很快赶了上来。今年4月成都银行终于正式向证监会递交了IPO申请,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不超过8亿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募集资金将用于补充资本金,增强持续发展能力,而当前排队等待上市的商业银行数量共计有15家。

资料显示,地处四川的成都银行2011年实现利润总额31.04亿元,增幅达51.78%,实现净利润24.05亿元,增幅48.00%;每股收益达0.74元。成都银行全年净利增幅已超过市场普遍预测的2011年银行30%平均增幅。截至2011年12月31日,成都银行总资产1814.14亿元,增幅19.89%;各项存款1348.46亿元,增幅10.10%;各项贷款806.42亿元,增幅18.77%。

此番成都银行最终入围成为第15家证监会披露的申请上市银行名单,该行良好的资产、业绩增长成为了筹备上市的优势条件,此外,成都银行近几年积极布局也不可忽视。

各家城商行在资本红线压力及做大做强跨区域经营的双重推动下,上市热情自然居高不下。与众多城商行相似的是,成都银行近年来也一直进行着上市的战略布署,并高调提出了建设全国一流上市银行的长远目标。事实上,为了实现这一长远目标,成都银行一直在稳步推进包括增资扩股、更名、跨区域发展、多元化经营、公开上市等在内的多项战略举措,为其IPO积极辅路。

2007年,成都银行成功引进马来西亚丰隆银行等境内外投资者,一次性引资60亿元,顺利完成增资扩股;2008年,由“成都市商业银行”正式更名“成都银行”,打破了原行名中的地域性色彩限制;2009年,开设首家异地分行——广安分行,实现跨区域发展实质性突破;2010年与战略投资者丰隆银行共同发起设立国内首批、中西部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实现多元化经营初步探索。在成都银行完成这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就只差IPO这一最后课题了。

规模重要

风控更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日前,成都银行最新披露,截至今年6月30日,成都银行总资产突破两千亿元大关,余额2005.68亿元。近年来,该行分别于2007年、2009年、2010年总资产突破500亿、1000亿、1500亿大关。显然这无疑为其IPO增添了更多的筹码。

其实,成都银行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仅仅是众多城商行的一个缩影。这几年来,全国各地城商行在快速做大的指引下,资产规模均出现了大幅上涨。来自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到120.01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其中城商行虽然总资产规模较小,但增幅却最高,达到31.2%,这一数字远远领先于大型银行及股份制银行13.7%和24.9%的增速水平。

对于目前城商行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业内人士表示,去年城商行总资产增幅位居各类银行之首,这除了其加速理财产品发行,加强服务小微企业等方面外,重要的原因是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城商行总体基数低,发展空间较大。但与此同时,虽然近几年城商行资产规模上来了,与之相对应的风险控制能力更需要同步高。2011年起,从齐鲁银行齐鲁银行伪造金融票据案、汉口银行的担保纠纷案再到烟台银行承兑汇票案,一系列案件的频发,体现了个别城商行一味做强做大而忽视风控的现象。而这也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显然,严守风险底线,比追求规模扩张力求IPO要重视的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资产规模对于城商行来说是其IPO来道路上的一道重要门槛,但也并不是全部。在银监会和证监会对于商业银行上市的标准约束中,除了资产规模外,资本充足率、风险控制、流动性充裕度、盈利状况、内部员工持股比例等指标也是审核条件。而近年来城商行案件频发,更加让监管层也不得不对地方银行的上市采取了较为审慎的态度。

热炒上市

股权流动非常活跃

城商行股权流动中最为重要的题材莫过于该行的上市因素,成都银行也不例外。在该行发力冲击A股市场的情况下,其股权流动在近年来也始终处于高热状态之中。

自从2009年起,成都银行股权已有过多次大规模转让经历。分别是2009年,大通燃气将持有成都银行1243.88万股份转让给福建金马投资有限公司,转让价款为4055万余元,每股3.26元。进入2011年,成都银行三家股东——三峡财务公司、重庆乌江实业(集团)股份公司、高金食品进行过多次股权转让。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1年,该行多笔股权转让的价格惊人的一致,均为每股4.9元。但这较2009年成都银行股权的首次转让价已上涨50%。以成都银行2011年每股收益0.74元计算,每股4.9元的转让价格对应市盈率为6.62倍。

责编 王迎春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