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网 2012-07-06 09:36:10
业内人士分析,此举表明近期楼市成交的火爆并没有让开发商的荷包“鼓起来”,以价换量的策略或将延续。
每经网7月6日电(实习记者 郎晓俊) 在沉寂了近两个月时间后,武汉市的土地出让市场再次迎来一波高潮。6月27日,共有21宗地块推向市场。但与挂牌市场的火热相比,开发商显然冷静的多:3宗地块流拍,剩下的18宗地块有17宗以底价成交。业内人士分析,此举表明近期楼市成交的火爆并没有让开发商的荷包“鼓起来”,以价换量的策略或将延续。
土地出让解冻 底价成交“回到过去”
根据武汉市国土资源局的挂牌文件显示,在6月27日,武汉共推出了21宗地块,总面积达到了819亩,其中涉及居住用地的为12宗,包括了目前光谷、金银湖等置业的热门区域。然而,最终的竞拍结果是,3宗地块无人报价,17宗地块以低价成交,仅有一宗成交价高于地价30万,总成交金额将近20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查询发现,上一次有如此集中的土地出让竞买,还是在5月2日,当时共有11宗地块成交。时隔两个月之后,开发商对于拿地依旧显得十分谨慎。
搜房网研究院罗女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成交的18宗地块中,楼面的地价都不高。像洪山区鲁磨路东侧地块,紧邻光谷广场,其成交的楼面地价为4098.2元。而在2007年,类似片区的地块楼面地价则是4800元。而最受关注的解放大道与张公堤交叉处地块,起拍价高达5亿元,因无开发商愿意接手,最终流拍。
“迂回战术” 开发商多元化拿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竞得上述18宗地块的开发商里,像保利、万科、福星惠誉等这样在武汉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的房企君不见踪影。他们的土地储备和项目开发如何进行?
2009年,武汉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建设工作的意见》。根据文件显示,武汉的城中村包括147个行政村和15个农林单位,土地总面积200平方公里。
“城中村改造除了具有土地成本优势以外,地块优势和资金优势也较为明显。”罗女士告诉记者。“城中村改造地块面积大,利于开发商的建设。而且,资金可以分期投入,一边改造一边建,资金占用量不大。”
根据国土资源局资料显示,2012年1月20日举行的土地拍卖中,武汉金地和武汉保利出手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关山村地块,福星惠誉出手洪山和平村地块。总共10宗城中村地块拍出近75亿元。
此外,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分院研究副总监李国政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城中村改造,通过企业并购、股份并购、合作开发等方式取得土地开发权也逐渐盛行。如万科与联发投、碧桂园与联发投合作拿地,重庆东原地产通过资本运作收购汤逊湖的纳帕溪谷等。”
以价换量 武汉楼市成交创新高
6月16日,武汉世茂锦绣长江三期推出460套房源,根据相关媒体报道“起价6999,均价不到8000元/平米,引来1200余名购房者排队。100余套110多平米适合刚性需求的两房,不到2小时即被‘抢’光”。
虽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开发商此举作秀的成份偏大,但是楼市成交量的统计数据不会作秀。
中国指数研究院华中分院的报告显示,2012年上半年,武汉市商品住宅成交55461套,同比增长13.5%。自3月份以来,楼市成交量开始突破万套,近四个月月均成交10872套。尤其是6月份,成交量达到12108套,创下了25个月以来的新高。
与成交量的上扬相反,自去年11月份以来,武汉住宅成交均价连续下降,2012年上半年为6353元/㎡,较去年下降1.46%。其中,武汉市场份额前30强的房企整体销售均价为8659元/㎡,较2011年下降150元/㎡。
搜房网研究院罗女士认为,虽然月成交量已达万套,但开发商资金回笼的压力依旧存在。目前武汉有200多个在售楼盘,其平均销售率在45%左右。因此,市场态势未变,房企平价跑量的“主旋律”也或将延续。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