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今日报纸

每经网首页 > 今日报纸 > 正文

不盲信政策刺激 可继续寻机减持

2012-05-12 01:48:52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郑步春    

每经记者 郑步春

虽然历来周五易涨,但昨日沪深股两市收跌。昨日盘中盘后信息颇多,可放眼望去尽多利空。

上午公布的4月CPI同比涨幅为3.4%符合预期,股指相对平稳。下午股指14时不到便开始显著走弱,商品期货亦大体同步走弱,这显然和当时公布的工业、零售等数据疲弱相关。

数据显示,我国4月份消费零售额同比增14.1%,不如预期的增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增9.3%,不如预期的增12.0%;前四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20.2%,不如预期的增20.5%,更不如前三个月的增20.9%。

盘后数据显示,4月末广义货币M2供应同比增12.8%,不如预期的增13.3%;4月新增信贷6818亿元,事前极少有人预测在7000亿元以下,一般预测在7500亿元左右。

上述所有数据均显利空,市场对经济放缓虽然有所预期,但可能没多少人会想到如此不堪。笔者甚至认为真实数据还可能更弱一些,以上述4月零售额来说,名义增14.1%,扣除价格因素实增10.7%。这个扣除价格因素难说可靠,或许低估了价格上涨因素。零售额数据相当重要,这是我国经济能否转型的要点。

大盘并未下跌多少,这应是两种力量角力的过程。实体经济疲弱是股市利空,这是比较实在的压制力量,因不少公司业绩早晚会反映出来。不过,A股市场投资者习惯于憧憬政策刺激,且经济指标越弱,这种对政策刺激的预期也就越强,这是支撑力量。由于正面临周末,投资者便对周末“降准”疑虑颇深,这种情况下抛盘必有所犹豫,结果可能是大盘跌幅不大。

沪综指昨收跌0.63%报2394.98点,深综指跌0.63%报960.53点。多数板块低迷,券商股无一上涨,医药等弱周期股稍强。

如果管理层因一些顾忌而无法放手大笔刺激的话,A股上述跌幅远远不够,对此投资者应有清醒认识。笔者认为,管理层可能的顾忌一在通胀,二在管理层对“货币政策可能会趋于无效”的顾忌,甚至从长远来说,有理由对可能发生的“流动性陷阱”有所顾忌。

上述数据中的M2增速不足和信贷弱于预期其实多少已能说明些问题,笔者不认为数据弱不是钱的问题,因市场利率走向其实提示一切。问题可能出在企业并没充足的融资需求,进而又折射出订单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还有个佐证就是M1增3.1%,较3月末低了1.3个百分点,这个增速在低位再度下滑,表明短期经济活动趋向冰冻。

总而言之,刺激政策应有潜在的临界点,当超出此临界点时,刺激的长期负面作用就会 “显著地”多于短期的正面作用。以往刺激政策即使最终被证实 “得不偿失”,但有个较长过程才能证实。将来的刺激政策未必还会如此,也许很快会被证明得不偿失。除非万不得已,管理层没必要如此冒进。

周末,各方分析一般会铺天盖地,多头必拿未来可能的政策刺激作为说辞,来劝说投资者持股或买入。估计投资者届时听着肯定会觉得有些道理,只是笔者仍然提醒投资者应有所提防——提防万一政策刺激力度弱于人们想象时又该如何?

后市方面,因经济情况弱于想象,笔者认为投资者应调整策略,整体上应倾向于更加保守地操作。如果周末有不轻不重的、相对常规的刺激措施出台,应以趁高出货为主。如果万一刺激政策稍有些力度,这种情况下则可多持有一阵。

商品期货市场受“政策市”影响稍少,应更有前瞻性。近期无论工业品还是农产品均显著杀跌(铜等少数品种除外)。假如这个市场的投资者对政策刺激的预期像股市中投资者一样浓烈,一般就不会出现这样的走势。当然,他们也并不必然正确,只是投资者至少也应增加些戒心。

对商品期货的投资者来说可能有两大不测,一为政策对经济进行“力度较大的”刺激,二为人民币大幅贬值。笔者认为,只要发生一样,空头或会输得摸不着北。换言之,商品的杀跌是其建立在多数投资者克服上述两忧虑之后的结果,这就似乎有点不太寻常了,故理应重视。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读者热线:4008890008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