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消费

每经网首页 > 消费 > 正文

揭秘明胶疑云 乳品企业紧急否认添加工业明胶

每经网 2012-04-13 20:22:36

新希望乳业一位技术负责人说,食用明胶是新鲜的骨头熬制的,是安全的。而工业明胶质量差,有臭味而且影响质量。

每经记者 刘林鹏 发自成都

“明胶风波”再次深深刺痛了消费者对于乳制品安全的敏感神经。

近日,网传老酸奶里有破皮鞋做的工业明胶,再次把乳制品推上了风口浪尖。多家乳品企业纷纷声明,其产品不存在添加工业明胶。

明胶是一种什么养的物质?是否可以添加到乳制品中?添加到乳制品中对健康是否有危害?此次明胶风波对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乳制品行业将有何影响?应如何重塑消费者对国内乳制品的信息?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采访国内知名乳制品专家、乳制品企业的高管、技术人员,力求揭开其重重迷雾。

“中国乳业可谓是多灾多难,老百姓怨声载道,企业有苦难言。国内资深乳制品专家、中国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老酸奶中添加食用明胶是国家允许的、是安全的。他认为,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乳企都使用的安全的食用明胶。

此外,明胶被质疑之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纷纷做出声明为行业正名。4月10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表声明称:主流品牌老酸奶不会添加工业明胶。

明胶疑云

近年来,多家媒体曝光,一些企业利用城市垃圾堆里的破旧皮衣、皮鞋,还有厂家生产皮具时剩下的边角料,经过化学处理,水解出价格低廉的工业明胶,被不法企业的添加到食品中。

公开报道显示,利用制革工业的废革或皮革边角料为原料所提取的工业明胶,业内称“蓝钒胶”。作为工业原料,工业明胶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要求不像食品原料那么严格,含大量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如铬和细菌等微生物。

而食用明胶是胶原的水解产物,无脂肪的高蛋白,是国家规定的合法添加剂。国家对食用和医用明胶的制造有着严格规定,必须要使用新鲜、经过严格检疫、未经任何化学处理的动物骨骼或原皮加工,且必须用全封闭的流水线进行烘干和粉碎。

“国家已经明确规定老酸奶里面可以加明胶,但必须是食用明胶。”魏荣禄说,酸奶分为三种,凝固型、搅拌型和饮料型,老酸奶属于凝固型酸奶。相比之下,就营养价值方面,老酸奶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可能会稍微高一点。

据资料显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将明胶分为食用明胶、药用明胶、照相明胶、工业明胶。其中,食用明胶常用于酸奶、果冻,用以防止乳清等物质析出,乳化力强。食用明胶进入胃后能抑制牛奶、豆浆等蛋白质因胃酸作用而引起的凝聚作用,有利于食物消化。

新希望乳业一位技术负责人对记者说:“食用明胶是新鲜的骨头熬制的,是安全的。而工业明胶质量差,有臭味而且影响质量。”

早在2006年,卫生部便出台《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其一大背景是一些企业违法使用工业废料生产食品添加剂明胶。

三协会为老酸奶及果冻正名:不会添加工业明胶

明胶被质疑之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纷纷做出声明为行业正名。4月10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表声明称:主流品牌老酸奶不会添加工业明胶。

“就像白酒行业有假酒的存在一样,几乎所有行业都有假冒伪劣扰乱整个市场,但正规乳业企业的老酸奶产品,是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规范生产的。”新希望乳业总经理朱川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特别是经过最近几年的严格监管和生产加工企业的不懈努力,本土企业的奶源和原辅材料都符合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要求和行业规定,是完全可以追溯的,也是有安全保证的。同时,成都本地的企业,奶源生产销售都在消费者眼皮子底下,怎么可能乱来。

一家大型乳企的技术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工业明胶比食用明胶便宜不了多少钱,大型乳制品企业不会因为这一蝇头小利去铤而走险。而且对于大型乳制品企业来说,检测明胶并非难事。

乳企亟待走出安全困局

“消费者对老酸奶的质疑反映出他们对食品行业非常关注。”朱川认为,作为企业,如果能把怎样生产和安全食用解释清楚,便有助于减少消费者的恐慌。“虽然消费者看不出明胶的类型,但对于乳品企业来说,拥有完整的检测体系,是很容易鉴别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的。”据悉,大企业有严格的质量检测机制,其明胶来源都是国内外大型的企业,比如新希望采用的是一家丹麦公司生产的明胶。

从50年代开始做老酸奶行业的魏荣禄说,“好奶就在家门口”,选择自己了解的乳企产品。对于工业明胶混入食品添加物,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此恶劣的做法并不多见。据魏荣禄介绍,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乳企都使用的安全的食用明胶,建议消费者选择大企业的乳产品,重拾对乳业的信心。

从三聚氰胺,到大头娃娃,结石宝宝,到早熟门,国内乳业不断爆出安全事件,导致消费者的信任度下降,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发一场行业危机。有专家表示,只有正确面对消费者信心不足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深刻反省造成这一窘境的深层原因,乳制品的生产企业才有可能从危机中找到出路,真正扭转目前乳制品行业的尴尬境地。

(实习生熊玥伽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编 卢祥勇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