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热点

每经网首页 > 热点 > 正文

2012金融改革:再提修订《贷款通则》引导民间融资

每经网 2012-03-23 15:06:34

国务院批复了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修改《贷款通则》合理引导民间融资。

每经记者 李静瑕 发自北京

“价格”与“准入门槛”,成为了目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谈得最多的话题。

3月18日,国务院批复了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四大要点,其中涉及到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修改《贷款通则》合理引导民间融资、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

“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年年都提得比较全面。我认为主要还是金融要素改革,国有银行完善治理,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是相对较为迫切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再提修订《贷款通则》

民间融资是现在金融体制改革中,绕不开的话题。2004年就提出修订《贷款通则》,并公开了“征求意见稿”,市场将民间借贷阳光化的希望寄托于此。然而,到现在修订已经搁置了8年,目前《贷款通则》还依然是沿用的1996年发布的版本。

《意见》提出,“修订《贷款通则》,规范各类借贷行为,合理引导民间融资”。据了解,《贷款通则》的修订在贷款主体、利率限制、企业间贷款等问题还存在着诸多争议。在2010年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见当中,修订《贷款通则》也是主要的内容之一。

“我认为,《贷款通则》这些争议其实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用《贷款通则》去取代民间借贷的立法,这一条路并不通。”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本报记者表示,《贷款通则》中规范的贷款主体是取得金融牌照的机构,而民间借贷包括小额贷款公司等,难以纳入其中。

周德文还表示,要规范民间融资,《贷款通则》的修订难以解决问题,最为主要的是,要为民间借贷立专门的法律。

其实在2008年,央行就起草了《放贷人条例》,现在四易其稿,仍然未得以落地。对于民间借贷的规范条例或者立法,市场有“黄花菜都凉了”的感觉。

急推利率市场化成为共识

“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其实顶层设计并不缺,最重要的是,有设计而缺乏执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对《每日经济新闻》分析认为。

《意见》提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王军在今年年初曾提出,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于四个方面,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强化地方政府监管权责、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实际上就是两个方面,第一是‘价格’,第二是‘准入’。”王军称,还是要先推动利率市场化,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他也认为,如果金融“垄断”不破除,准入门槛还依然高的话,即使利率市场化了,市场的资源配置也起不到作用。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建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首先要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建设,其核心价值就在于,能够让金融切实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并且可以避免各地的非法集资等现象出现。

“现在银行的高利差获得‘暴利’,不但增加企业的成本,也损害存款人的利益。”丁建臣也呼吁,应该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其次也要加强金融的监管。

刘煜辉也认为,在金融要素改革中,利率的市场化以及汇率的形成机制,是较为迫切的。同时,完善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突破“垄断”,要推动定位为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意见》中也提出,要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小型金融机构。

稳妥推进大宗商品、国债期货市场建设

“当然,现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还是需要再推进的。”刘煜辉对记者表示。

在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方面,《意见》要求健全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建立债券市场监管协调机制,积极培育发展机构投资者等。同时也强调稳妥推进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和国债期货市场建设。

“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建设现在我国发展得还是比较成熟了,国债期货方面,是今年的热点,但是其市场的建设并没有健全。”某期货公司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为了迎接国债期货的上市,不少期货公司都启动了国债期货的仿真交易。该期货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国债期货上市是确定的,但是在法律条文上还需要落实。比如,银行等投资主体如何参与,如何进行结算等方面还不是很完善。

同时,该人士还认为,国债期货较高的保证金,将散户挡在了门外,一些中小机构可能也难以参与,这样是否能够达到利率的市场化效果等,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责编 卢祥勇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每经记者李静瑕发自北京 “价格”与“准入门槛”,成为了目前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中,谈得最多的话题。 3月18日,国务院批复了发改委《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中,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四大要点,其中涉及到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修改《贷款通则》合理引导民间融资、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等。 “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年年都提得比较全面。我认为主要还是金融要素改革,国有银行完善治理,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是相对较为迫切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再提修订《贷款通则》 民间融资是现在金融体制改革中,绕不开的话题。2004年就提出修订《贷款通则》,并公开了“征求意见稿”,市场将民间借贷阳光化的希望寄托于此。然而,到现在修订已经搁置了8年,目前《贷款通则》还依然是沿用的1996年发布的版本。 《意见》提出,“修订《贷款通则》,规范各类借贷行为,合理引导民间融资”。据了解,《贷款通则》的修订在贷款主体、利率限制、企业间贷款等问题还存在着诸多争议。在2010年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见当中,修订《贷款通则》也是主要的内容之一。 “我认为,《贷款通则》这些争议其实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用《贷款通则》去取代民间借贷的立法,这一条路并不通。”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对本报记者表示,《贷款通则》中规范的贷款主体是取得金融牌照的机构,而民间借贷包括小额贷款公司等,难以纳入其中。 周德文还表示,要规范民间融资,《贷款通则》的修订难以解决问题,最为主要的是,要为民间借贷立专门的法律。 其实在2008年,央行就起草了《放贷人条例》,现在四易其稿,仍然未得以落地。对于民间借贷的规范条例或者立法,市场有“黄花菜都凉了”的感觉。 急推利率市场化成为共识 “金融体制改革方面,其实顶层设计并不缺,最重要的是,有设计而缺乏执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对《每日经济新闻》分析认为。 《意见》提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王军在今年年初曾提出,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在于四个方面,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金融机构、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强化地方政府监管权责、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实际上就是两个方面,第一是‘价格’,第二是‘准入’。”王军称,还是要先推动利率市场化,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他也认为,如果金融“垄断”不破除,准入门槛还依然高的话,即使利率市场化了,市场的资源配置也起不到作用。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建臣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首先要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建设,其核心价值就在于,能够让金融切实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并且可以避免各地的非法集资等现象出现。 “现在银行的高利差获得‘暴利’,不但增加企业的成本,也损害存款人的利益。”丁建臣也呼吁,应该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其次也要加强金融的监管。 刘煜辉也认为,在金融要素改革中,利率的市场化以及汇率的形成机制,是较为迫切的。同时,完善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突破“垄断”,要推动定位为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意见》中也提出,要积极培育面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小型金融机构。 稳妥推进大宗商品、国债期货市场建设 “当然,现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还是需要再推进的。”刘煜辉对记者表示。 在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方面,《意见》要求健全新股发行制度和退市制度,建立债券市场监管协调机制,积极培育发展机构投资者等。同时也强调稳妥推进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和国债期货市场建设。 “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建设现在我国发展得还是比较成熟了,国债期货方面,是今年的热点,但是其市场的建设并没有健全。”某期货公司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为了迎接国债期货的上市,不少期货公司都启动了国债期货的仿真交易。该期货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国债期货上市是确定的,但是在法律条文上还需要落实。比如,银行等投资主体如何参与,如何进行结算等方面还不是很完善。 同时,该人士还认为,国债期货较高的保证金,将散户挡在了门外,一些中小机构可能也难以参与,这样是否能够达到利率的市场化效果等,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