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汽车

每经网首页 > 汽车 > 正文

国产乘用车1月销量同比下滑17% 汽车厂商集中消化10万辆库存

每经网 2012-02-08 08:56:21

昨日(2月7日),全国乘用车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乘用车国内终端销量为117万辆,同比下滑16.5%,环比下滑17.6%;1月份乘用车产量为107万辆,同比下滑23.7%

每经记者 程元辉 发自上海

进入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并未出现明显的回暖迹象,仍处于低位运行。

昨日(2月7日),全国乘用车联席会(以下简称乘联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乘用车国内终端销量为117万辆,同比下滑16.5%,环比下滑17.6%;1月份乘用车产量为107万辆,同比下滑23.7%,环比下滑21.4%;1月份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含出口量)为116.7万辆,同比下滑23.9%,环比下滑14.6%。

消化10万辆库存

乘联会秘书长饶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乘用车销量同比负增长,主是由于春节提前到1月份,工作日减少,这与汽车市场的行情无关。”

从数据来看,1月汽车销量大于产量,这意味汽车制造商正在积极消化库存,在1月大约消化了10万辆库存车,同时还将在2月份继续消化。

“同样,汽车经销商也将会利用1月和2月消化一定的库存,因此预计2月份的汽车销量将不会超过1月。”饶达称。

饶达对2月份汽车行情预测说,“倒春寒”天气会使很多人推迟买车,另外2012年购买公商务用车的经费还没有到位,国家偏紧的货币政策不会在2月份松动,因此压库存的力度不会很大。“2月份工作日同比增加了31%,其同比销量也应增加30%左右,但不会超过1月份的销量。”

“今年1月和2月份肯定是负增长,因此今年汽车市场不会出现高增长,全年销量很难达到2000万辆。”饶达预测。

从乘联会发布狭义乘用车走势看,自2009年2月到2012年9月,狭义乘用车连续出现32个月的正增长,创造汽车市场上的一个“神话”。不过,去年10月份,狭义乘用车进入负增长,到今年1月份,已经出现连续4个月负增长的态势。

自主品牌继续遇冷

根据乘联会的统计,2011年自主品牌广义乘用车共批发销售了481万辆,比2010年销量减少20.8万辆,同比增长-4.2%;相比之下,合资企业在2011年累计销售了966万辆,同比多销售92万辆,增幅为10.6%。

饶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11年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降到30.7%,同比下降了1.5%,如果剔除出口数,仅算国内销量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不足30%。自主品牌广义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降到33%,这与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40%的目标的差距反而是越拉越大。

从自主品牌产品结构看,从微型轿车到中高级以上轿车的4大类车型、MPV、微型客车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全线下降,仅有SUV车型保持增长。这是由于长城哈弗、奇瑞瑞虎、众泰等销量高速增长,市场占有率略增1.1%。据悉,2010年自主品牌企业年销量负增长的仅5家,2011年增加到14家,超过自主品牌企业总数的50%。

“由此可见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危机的严重程度,但这仅仅是危机的开始。”饶达说。在他看来,中国自主品牌正在遭遇“中国汽车威胁论”带来的围剿,同时长期以来还面临汽车政策中的不利因素。

2011年8月菲亚特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尔乔内在美国抛出“中国汽车威胁论”。他认为:“是时候审视中国汽车海外扩张的‘危险性’了。即使假设中国仅把产量的10%用来出口,也会让我们在本土市场面临巨大风险”。基于这种舆论,9月15日巴西对进口汽车征收的工业产品税(IPI)的税率从7%至25%提高到37%至55%,平均税率提高了30%。据悉,巴西新规定还强调,在巴西建厂生产的汽车,其国产化率必须达到65%以上。国内外舆论都认为,这是针对中国汽车威胁论所推出的第一个“围剿”行动。

第二次“围剿”出现在去年年底的萨博破产案中。通用汽车公司宁可让萨博破产,也不同意中国企业收购萨博,其战略意图就是阻止中国汽车企业从中技术受益。目前,围绕萨博意图收购的中国企业仍然在艰难地进行斡旋。

此外,饶达认为,受国家认可的合资自主汽车正在对自主品牌汽车进行打压,这个打压在今年会增大几倍。

饶达指出,政府首先要在汽车政策方面进行反思,否则自主品牌汽车在国际和国内的市场围剿中无法整体突围,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今年将比去年的日子更加难熬。

责编 刘小英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