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在路上

每经网首页 > 记者在路上 > 正文

简评《金陵十三钗》

每经网 2012-01-09 16:55:16

遗憾的是,它与近几年同属抗战题材的影片一样,更多是对历史场景的简单呈现,而缺乏可供人思考的维度空间。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卓志强/文

《金陵十三钗》,就该电影本身的成色而言,的确算不得经典,至少与我个人意识里的“经典电影”相去甚远。然而,与同期上档的大多数烂片相比,此值得一看。

遗憾的是,它与近几年同属抗战题材的影片一样,更多是对历史场景的简单呈现,而缺乏可供人思考的维度空间。

即便在最最微观的表现上,片中的内容也显得不够有力。

李教官的孤独有谁能懂?它就像放在教堂房间门口的书娟那鞋子,就像豆蔻琵琶上那根单调的琴弦。这种有心无力的苍白缺少了应有的渲染,佟大为的身影转瞬即逝。

被流弹击穿的教堂窗户,那是一个张望世界的窗口,书娟的眼睛则是一双记录历史的眼睛。尽管在影片收尾时,镜头通过该窗户口重现了14个风尘女子走进教堂时的情景,但依然显得粗糙而仓促。

《秦淮景》是一首好曲,它更应该贯穿整部电影的始终……

值得总结的是,在近几年内地同题材电影中,其最核心的内容多有雷同:严肃且压抑的《南京!南京!》,主要表达的是“日本人有多残、中国人有多惨”;渲染个人英雄主义的《叶问》,主要表达的是“日本人有多狠、中国人有多强”;带有丑化性质的《举起手来》,则倾向于说明“日本人有多傻,中国人有多精”。

与陆川不同,张艺谋更希望通过用个体的呈现来反映整个社会的情状。以一所教堂为场景,穿插着侵略者、被侵略者和作为第三方的美国人。被侵略者中,也是当时中国社会图景的大集合:誓死反抗的将士们、传统老实的学生们、“侠肝义胆”的小姐们、逼不得已的汉奸们。幸运的是,这一切最终聚成了同一股力量——一个惨遭劫掠的民族尊严的力量。

回望历史去看这些小人物,无论中国人和日本人,其镜像大体可分为两种。

作为受害方的中国人,要么是誓死报国,化作一地血肉;要么是委屈求存,等待机会逃生。更多的普通百姓,都低声地发出孟先生(曹可凡饰)“我既救不了国家,也救不了人民,就只能救我自己”的朴素表白。

作为侵略者的日本人,要么如东条英机般的魑魅魍魉,宛若食人恶魔;要么是一部分反省者,最终死于自己的良心尖刀下。

由于是中国内地出品,所以在大部分影片中,每逢收尾,我们都能看到日本人忏悔的身影。比如,《南京!南京!》中,日本人角川最终以自杀收场;《举起手来》中,潘长江饰演的罗圈腿,其后辈也亲赴 中国悔罪。

这一点,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没有,我反而觉得最真实。一方面,一部影片想表达太多的元素,不一定是好事;另一方面,这里并不否认部分日本人的忏悔之心,但更多的时候,或许是中国人的一种自我安慰。

回归到更大的视角上来审视,近几年的类似题材电影大多只是偏于简单的类历史纪录片。

尽管一次比一次暴力,一次比一次血腥,一次比一次震撼,但终究环绕于一个主题:记住历史。

显然,我们必须记住历史。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不会有未来。但我感觉,已行进到当下的中国,也许应考虑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来解构这段屈辱了。

那次战争结束之后,中国随即陷入解放战争的枪声里,日本则数年惊恐于老美原子弹的威力。

直到1972年,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才开始了正常化邦交。1978年10月,邓小平的出访则更是立起了一尊里程碑。

如今,中日关系即将跨入40岁的“不惑”之年。但正因为历史的阵痛无法抹去(日本一些激进分子甚至不承认历史),双边关系依然显得极度尴尬。

事实如此,即使“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即使是“两千年和平,五十年对立”,又能怎样?

日本近几任首相,包括刚上任不久的野田佳彦,都已拒绝参拜靖国神社,但谁能保证它整个民族也与之同化,祛除恻隐之心?至于敏感的钓鱼岛,多半还是停留于几个中国渔民的个体战争。

前前后后,所谓的破冰之旅、融冰之旅、迎春之旅,同样只是一场场流于形式的表演。

不痛不痒,又不像冷战思维。“不惑”之年的中日关系正在迷失方向,双方似乎都不知所措。犹如这些年主题屡屡雷同的电影一样,难见改观。

话题回到电影,我才感觉现在需要一部以1945年9月3日为时间起点的电影。

甚至,起点可以从1978年10月邓小平的访日之旅开始。

回望一下这两个民族,在过去的70年间,各自是如何对待这段历史的?

在过去的30年间,又是如何反思这段历史的?

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中国和日本,都该是一部冲顶奥斯卡的最佳影片题材。无论是起源于汉朝的中日来往,还是繁荣于唐代的鉴真东渡,特别是近现代史上,明治维新后日本挑战的甲午中日战争,74年前的侵华战争。从友到敌,无一不是如此。但在既有的现实中,我们看不到这样的剧本。

血腥的恩怨过去了,我们需要记住。但70多年之后,中国需要怎样和日本共同生长于东亚这片沃土,怎样与日本一起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呵,也许,这永远是个不切实际的梦想。

责编 刘小英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