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在路上

每经网首页 > 记者在路上 > 正文

80后,85后——几多相似几多不同?

每经网 2011-09-29 15:31:24

Default-thumb_head

  文/宋思艰

  最近一个朋友问我,80后和85后算是一回事吗?我用直觉回答:不是。他问我:区别在哪里呢?我回答:80后要传统点,85后更张扬些。

  然后,80后和85后的区别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由此,我进行了一些思考。

  “不漂亮的女孩子撒娇成功率其实比漂亮女孩子要高,看她们撒娇,会有一种罪恶感,所以男的都会忙不迭答应,以制止其撒娇不止。”

  “谄媚点儿形容,就是长相误入歧途版的周迅;刻薄点儿形容,就是用过护肤品的少女版马加爵。”

  上面两段话都是描述丑女的,它们有什么共性和区别?

  你可能会觉得,共性就是:都很刻薄。

  区别则是,前者像是老练的医生在剥开别人衣服后的冷静点评,后者像是无知的学生不剥衣服就凭着直觉随意往别人头上扣的帽子。

  前一段话,是80后作家韩寒说的;后一段话,是85后作家鲍鲸鲸说的。

  那么,80后和85后到底有哪些共性和区别?

  80后这个词是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因此也是80后、85后共同拥有的时间坐标,但这个词汇的出现已不仅是为了描述一个出生的时间段。也许,变革和迷惘这两个词,是大多数1980年代生人背景布的底色,即他们生活在一个变革日渐增多的时代,这个时代打破并解构、嘲弄已有的价值观,但却没有建构出新的共同价值体系,于是他们被迫生活在半空之中,不是他们不想踏实,而是物质和思想的潮水太猛太急,而他们又找不到一段坚固的堤岸可以站立。

  但是,由此1980年代生人拥有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共性:反叛。

  他们反叛一种集体趋同性,代之以强调个性、强调差异化表达,但这种表现并非是这一代人的特质,正如勒庞所说:“学了一堆无用的知识乃是造反的不二法门。”——在任何年代和时代,当出现了过度服从、趣味单一时,必定会产生反叛,甚至,只要是青春期的孩子,都会出现“父母皆祸害”的认识,孩子会与父母交火,会用激烈的、温和的方式去试图改变父母怒的想法。在豆瓣网上,甚至还成立了一个Anti-parents(反父母)小组,宣称“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

  而在反叛之中,其实已经可以见到80后与85后不明显的区别了:80后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正在成为这个社会中层的主力,并成家立业,他们的思考和言行当中多了一分对于现实的深切感受与忌惮——这又引出了另一个不同,80后的父母多为50后,这也许是倍受打击的一代,出生的时候赶上自然灾害、上学的年纪赶上文革、工作了又遇到下岗,因此他们吃苦很多、家底不足,对80后寄予了很大希望又爱莫能助,50后是“前一代苦、后一代浮、自己吃了苦中苦”;而85后的父母多为60后,他们的青年时期正遇上改革开放大潮,机遇、票子、位置都大大超过50后,60后就算不能给孩子金汤匙也至少能“农妇、山泉、有点田”。

  因此,从代际复制角度看,80后,继承了50后的传统价值观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自然更被他们的直接领导层70后所看好和信任;而85后,从60后那里得到的是较优越的物质条件,不愁吃穿、阅历尚浅,因此更从内到外都强调个性表达、更具创新精神,但是他们却由此和70后以及年龄更大的领导层差异更大,更难沟通。

  而吊诡的是,80后虽然更谨慎但由于自身利益的原因,却在更激烈的发声,比如曾经的香港高铁抗议事件,80后就成了主体,表面是抗议高铁,而实质是因为他们成了“假中产”、阶层流动不畅,所以要发泄怨气,80后实际是“外软内硬”;但85后由于有父母荫庇,尚在求学阶段,因此并无多少真正涉及生存利益的事,不需要多少抗争就能在小范围内被满足,85后实际是“外硬内软”。

  80后与85后的相似度,不如50后60后高;但他们的区别,也不如80后与90后大。如果非要仔细划分,其实80后、90后可以算作Y世代,也许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更新的分类法,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每个人都有青春期,都反叛过,但他们做了父母时也不自觉地传统起来了,然后去面对下一代的反叛——正所谓“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范仲淹语)——但人类就是在不断地坚守与反叛中成熟、成长和进步的。
 

责编 刘小英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