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净投放190亿超预期资金面紧央行“手下留情”

2011-07-22 01:47:40

每经记者  李玉敏  发自北京

  7月21日,央行公开市场不进行正回购操作,只发行60亿元3个月期央票,中标收益率第三周持平于3.0801%。据此测算,周二央行仅发行50亿元1年期央票,实行了250亿元的正回购,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为550亿元,本周实现了190亿元的净投放。

    这与之前市场预期的“本周市场可能实现小幅净回笼”大相径庭。分析人士认为,资金面持续收紧,市场已经苦不堪言,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也就会更加灵活。

    资金面的紧张,使发债遇冷。7月21日下午,国开行也发布公告称:“因市场变化,经与投资者沟通,决定取消7月22日发行的174天期贴现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175亿元。”

    7月21日,中国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继续攀升,资金面的紧张阴霾再次笼罩。隔夜品种上扬67个基点,达到5.47%,7天品种加权平均利率至5.93%,比前一交易日上涨44个基点。可以跨月的14天品种已经突破6%,上涨了30个基点,21天的也高达7%,上涨了67个基点。

    今天资金交易员大多不想被记者打搅,他们很多直言自己为借钱忙得“焦头烂额”。北京某国有大行的交易员也表示:“是挺紧的,现在流动性比较缺,大行也在融入。”另一交易员还透露:“昨天利率4.8%的时候,有的机构还有20亿、30亿的缺口没有借到,不过今天价格抬高以后好就多了。”

    深圳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交易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钱特别难借,为了抢到钱价格就抬起来了,今天7天的利率到7%的时候还是有人借。隔夜利率和7天都在5.5%以上,不是一个太好的信号,而且这个时间太长了,可能会造成恐慌的情绪。估计央行原计划可能是净回笼,但是看了这周的情况,留一条后路。”

    上述交易员认为,资金面紧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银监会禁止部分理财产品进入资产池,每个月都会有一些机构或银行的理财产品到期,那就要算作存款,可能要补缴存款准备金,这就导致了大家预期监管会越来越严格。

    天津某银行的分析师表示,看不到宽松的迹象,今年资金紧的时间超出了大家的预期,月末要宽松的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没有转向,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再动用的可能,紧缩政策的叠加效应,金融脱媒都会放大资金的紧张。紧张的情绪一旦夸大起来,大家就会相应地留更多的储备在自己的账上。

    上述深圳某股份制银行的交易员预计:“14天的已经可以跨月了,加权利率6.3%。下周一(7月25日)7天的资金也可以跨月了,今天就高达5.93%,那时候上6%的话是没有悬念的了。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下周五(7月29日)的隔夜利率,29日的隔夜资金会比其他几个月的价格要高。那时候,反而14天的可能会下来,出现资金倒挂的情形。”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