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央行否认平台贷达14万亿 称总体可控

2011-07-13 01:20:02

每经记者  田文会  李玉敏  发自北京

 

    7月11日晚23点左右,央行网站刊登了新闻发言人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有关问题答记者问。该发言人表示,14万亿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算法明显夸大,其推测方法和结论都是错误的。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央行表示,“总体可控。”

    关于平台贷款规模,近期引起市场极大关注。此前,国家审计署就穆迪报告作出回应,称其审计涉及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数据真实可靠,不存在所谓“低估”的问题。

规模之谜

 

央行称,《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发布后,6月3日,有媒体人士根据该报告中提到的“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基本不超过30%”,简单的以去年底全国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万亿乘以30%,推算出平台贷款总量为14万亿左右,这种测算方法和结论都是错误的。

 

    央行解释,各地区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有高有低,有的省远远低于30%,即使最高的比例也未超过30%,因此,不能用30%来作为全国的比例。而且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汇总数不等于全国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数,前者不包括全国性商业银行总行等部门直接发放的贷款,比全国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数47万亿要小。因此,也不能用全国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数作为当地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汇总数。

    该发言人还说:“各地根据国务院要求已全面推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清理规范工作,平台贷款已有收缩,若还是以2010年末的有关数据来推算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总额,肯定是不准确的。”但在文章没有披露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详细数据。

偿债存疑

 

    针对公众关心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还款是否存在压力,央行认为:“资金主要投向具有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近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相当部分项目能够产生稳定和充足的现金流收入,完全可以覆盖债务本息。部分项目建设和周边、沿线产业开发相结合,综合收益也可满足债务偿还需求,这些项目都是具有自偿性的,只有少部分项目现金流不足以覆盖债务本息,需要财政予以支持。”

    付兵涛认为,地方融资平台最担心不在于它的还款能力,而在于期限错配的问题。

    清华大学EMBA特聘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梁小民却表示了极大担忧:“我国地方债务一直是被议论的中心,也是大家头疼的问题。由于GDP考核体系和短期的任职的冲突,官员希望经济有大的发展,大规模借钱,也不用担心偿还的问题,过几年就调走了。”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