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在路上

每经网首页 > 记者在路上 > 正文

我们该提倡怎样的金钱观?

每经网 2011-06-20 15:09:40

大都市的繁华景象的背后,生活在里面的人们的种种欲望、失落、空虚,却又是别样的一番滋味。

  文/印峥嵘

  是人就有为钱烦恼的时候。当我刚装修房子的时候,觉得钱是如此神奇的东西。200元买的水龙头和2000元买的水龙头,用户体验是是截然不同的。

  最近,有刚毕业的美女记者向我抱怨,钱太少。我很诧异,一个上海女孩,跟着父母生活,衣食无忧,不用买房,为什么会缺钱呢?Miss Lan说,我想买的东西很多呢,现在很想要一个Lady Dior的包。

  虽然她身上有女孩子的小虚荣,可难能可贵的是,她明白自力更生的道理。“爸妈是工薪阶层,他们的钱也是慢慢攒起来的,如果用他们的钱买奢侈品,我太没良心了。”

  比起一些90后,为了花20元买网络游戏的道具,不惜献身给陌生男子,她可真算得上是颇有追求了。

  我不得不承认,现在社会诱惑太多,毫不夸张地说,每个人都缺个2万块钱。走过商店里的橱窗,我想买Dior Homme的裤子,我想买Tag Heur的运动表,我想买Chanel 2.55,我想买Yamaha的钢琴……

  于是各家银行都推出了针对白领阶层的小额消费贷款,号称“无抵押、无担保”,一份工资账户流水单,一纸名片和一张身份证,一周内就能贷到5万、10万。这类产品的名称则更是诱人:幸福时贷、现贷派……从银行该类产品赚得盘体满钵可以窥见如今社会“豪放”的消费观。

  有这么一种说法,当今社会有这样一种循环:商人想从政(哪怕做个政协委员),官员想做文人(写写画画),文人想做商人(运作卖字卖画)。

  走进一家书店,你都要感慨当今文坛可谓百花齐放。某某“砖家”把老祖宗的学识再解读,回锅炒热一番,出书一本;某某神童16岁即写出长篇畅销小说,但却被曝光都由写作团队代劳,每个章节都有专人分工;某某名人靠绯闻上位,首次发行自传“袒露心扉”……

  更有甚者,青春小说已经被分成若干种,有的专门给情窦初开的少女看,有的给已经经历初恋对爱情尚未完全失去信心的少女,有的则是给都市熟女“量身定制”……

  如果你曾经流连过某家画廊,更是发现如今书坛、画坛的“奇葩”为何如此泛滥?不论成熟与否,技艺精湛与否,统统包装上市,无名小卒的字画每平方尺售价5000元也不足为昂贵。

  鲁迅先生曾撰文塑造深受封建社会科考文化迫害,心灵扭曲的迂腐文人孔乙己的形象,而在市场化浪潮下,这些新一代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为金钱不惜抛弃灵魂卖文的“孔乙己”岂不更加可悲?

  我的保姆阿姨,她来自安徽乡下,为了给小儿子买房,退了休还和老伴同出来打工。我送她回住处,她住的房间朝北,冬冷夏热,吃饭、睡觉全都窝在这个5平米的毛坯房里。阿姨来我家打扫,每次只肯收10块钱,

  老人家来自农村,她常去老伴工作的浴室帮“失足妇女”擦鞋。妇女们对她说,你多收点,“我们的钱好赚”。阿姨跟我说起来,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大都市的繁华景象的背后,生活在里面的人们的种种欲望、失落、空虚,却又是别样的一番滋味。只有在夜晚独自面对自己的时候,你是否发现,原来你需要的只有问心无愧的静谧,而不是任何奢华的金钱外衣。
 

责编 刘小英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