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国际板利空压顶 B股处境尴尬“死结”难解

2011-06-12 06:55:47

每经记者  赵笛

    四天内暴跌15%,B股指数遭遇重创。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管理层一次又一次的“喊话”,国际板推出的预期愈来愈浓。在此背景下,B股的“鸡肋”地位也越来越明显,作为中国股市的一个过渡品种,其历史使命早已完成,而历史遗留问题已经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正因如此,在国际板渐行渐近的时候,B股的颓势就成了投资者心头的痛,也成了绑住A股的“死结”。  

/现状扫描/

国际板从利好到利空  B股估值优势丧失

    国际板曾经刺激B股大幅上扬,如今又导致B股大幅下跌,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市场对B股的前景越来越担忧,国际板不会是B股的救命稻草,B股的地位异常尴尬。

国际板曾是B股大利好

    2010年8月24日,B股指数放量大涨5.06%,而当日上证综指的涨幅仅有0.41%。

    对于当日B股的异军突起,市场人士将原因归结于中金公司的一份报告。

    中金公司策略分析师郝宏在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正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国际板,此举可能导致A股与B股合并。基于此,考虑到A股股价普遍高于B股的现实和人民币可能升值的预期,B股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出现一轮大幅度上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中金公司报告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10年7月8日,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方星海就曾表示,上交所将在2011年正式推出国际板,允许境外公司在中国股票市场挂牌交易。

    而在此预期下,2008年10月28日股市见底至2010年8月24日,B股指数累计上涨180.75%,远高于上证综指同期53.79%和深成指95.55%的涨幅。

    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去年8月4日表示,“有重点、有选择地推动资本项目改革”,此举被市场解读为国际板推出之前奏。湘财证券策略分析师徐广福指出,国际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本如何自由跨境流动的问题。如果资本跨境流动可以更加便利和自由,那么长期以来困扰B股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B股价值就会凸显出来。

从利好到利空

    然而,事情的进展却悄然发生着变化。

    随着高层提及国际板的消息越来越频繁,推出国际板的日子似乎也越来越近了,其对B股的影响却遭遇了从利好到利空的180度转变。

    2011年5月17日,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表示,“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快要成熟了”。当日,B股指数在盘中大幅跳水后又大幅拉起,显示出市场分歧开始加大;5月20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当日,B股指数一路低走,下跌0.56%,次日便暴跌3.48%;6月6日,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表示“推出国际板所需的四大条件已经基本准备到位”。之后一个交易日,B股指数盘中大幅杀跌,揭开了此轮暴跌的序幕。随后四个交易日,B股指数累计跌幅高达15%。这其中,6月9日,B股指数暴跌7.9%,数十只个股跌停。

    对于此轮B股暴跌的原因,国际板被认为是“罪魁祸首”。

    天相投顾分析师仇彦英指出,推出国际板之后,B股可能被边缘化。

    国都证券策略分析师张翔表示,B股市场连续出现的大幅杀跌,可理解为国际板推出预期所引发的调整。不排除内地市场尚未获知的重要信息和政策动向,被海外投资机构获知。

国际板与B股相矛盾?

    国际板从利好到利空的转变,或许与事态变化的背景有关。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去年8月份首次“曝光”国际板的消息至今,已经过去了近10个月,但市场只听到国际板的呼声越来越多,却并没有看到管理层提出如何解决B股的问题,更别提市场期望的“A股与B股合并”的政策方针。

    而一旦A股和B股并没有合并的打算,国际板推出后,原本已经如同鸡肋的B股,其市场地位、估值体系、影响力、关注度势必更下一个台阶。

    从目前市场的观点看,对B股的担心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资金分流问题。目前,沪市B股是以美元交易,如果国际板推出也是以美元交易结算,考虑到国际板引入的都是国际大型知名企业,市场认可度远高于目前的B股,极有可能形成分流B股资金的局面。

    此外,中原证券分析师张刚指出,由于B股市场是用美元、港币作为结算单位的,具有不方便、成本高的特点,容易在国际板上市之后,造成B股投资者的挤出效应。

    二是压低B股价值中枢的可能。目前,A、B股合并的举措并没有推出,上交所推出两个以美元结算的细分市场的可能性不大。那么,国际板以人民币交易结算的可能性更大。而一旦以人民币交易结算,市场难免不会把国际板的估值与美股、H股、B股、A股“一篮子”地相提并论,从而导致A、B股价值中枢的降低。

/历史回顾/

从创新品种到“鸡肋”B股历史使命已完结?

    在沪深股市,B股作为一种创新曾被市场、管理层寄予厚望。然而,如今它却走向了没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从设立的初衷看,B股本就是一个过渡产品,其走向消亡也是必然。只不过,这种消亡或会带来免不了的阵痛。

B股诞生

    在沪深股市的历史上,B股是绝对的老字辈。仅仅在沪深股市创立两年后,B股就得以推出。

    1992年2月21日,首只B股——原名为真空电子的上电B(900901,收盘价0.437美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同日,B股指数挂牌。

    资料显示,所谓的B股中的“B”并没有特殊含义,仅是为了与“A”股相区别。B股的正式名称为“人民币特种股票”。根据交易规则,B股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但以外币买卖结算。沪市的B股以美元交易,深市的B股以港元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来,B股没有再发行过新股。最后发行的B股是凌云B(900957,收盘价0.492美元),其上市时间为2000年7月28日。

    截至目前,可交易的B股共有106只,沪市、深市各有53只。有意思的是,虽然B股历史长达近20年,但目前B股的数量还不及历史仅一年多的创业板股票数量的一半。最近十余年,B股已明显丧失了融资功能。

已完成历史使命?

    中国股市创立B股的初衷是吸引外国资金。

    资料显示,2001年2月19日之前,B股只对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等开放,境内的自然人和一般法人不得进入B股市场。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外资大规模投入中国实业,外资投资中国市场的渠道增多,B股的交易开始趋于平淡。

    在此背景下,证监会宣布B股对境内持有外汇居民开放,从而带动B股出现一波井喷式行情,股指暴涨4倍,成交额暴增17倍。

    对于当时B股迎来的新机遇,市场看好声一片。有分析人士认为,将资金放进B股是要发挥B股的再融资功能,是要壮大B股市场。然而,这样的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由于B股新股发行停滞,投资标的依旧较少,美元、港元交易结算并不方便,再加上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制度的推出,B股的市场关注度持续下降,原本用以吸引外资的B股,其使命也似乎成为历史。

    目前,单只B股一日的成交额最多不过1亿~2亿元人民币(折算后),少的甚至只有十几万元人民币(折算后)。

A、B股价差畸高

    由于沪深股市是多元化市场的集合,对于B股来说,其最大的吸引力便是估值相对要低。

    统计显示,目前共有85家上市公司同时拥有A/B股,如万科A/B股、张裕A/B股等。虽然B股以美元或港元结算,但其代表的仍然是人民币资产,并且和A股一样享有平等股东权益。也就是说,一家上市公司创造出同样的价值,股东分享同样的权益,但却持有不同类型和价格的股票。

    那么,既然是同一份资产被不同的货币标价,除扣除可能产生的汇兑损失等摩擦成本之外,其价格应该是相同的或者非常接近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B股的市盈率普遍比A股要低。比如,B股中市盈率最低的五只含A股股票分别是深物业B(200011,收盘价6.06港元)、长安B(200625,收盘价5.15港元)、中集B(200039,收盘价11.96港元)、江铃B(200550,收盘价18.74港元)、鲁泰B(200726,收盘价6.97港元),对应的市盈率依次为2.76倍、4.16倍、5.1倍、6.42倍、7.3倍。

    然而,其对应的A股的估值却高出不少。深物业A(000011,收盘价11.79元)的市盈率为6.2倍,长安汽车(000625,收盘价8.76元)、中集集团(000039,收盘价20.22元)、江铃汽车  (000550,收盘价24.8元)、鲁泰A(000726,收盘价10.74元)的市盈率依次为8.1倍、9.9倍、9.8倍、12.9倍。

    如果说B股的低估值曾是其一大优势的话,如今,在A、B股合并无望,国际板即将推出之际,低估值对B股来说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前景预测/

回购不易  拯救B股期待政策强音

    B股的落寞并非没有起死回生的机会。2008年中期,丽珠集团(000513,收盘价26.80元)回购B股曾使B股改

    革之声乍起,然而,最终得不到

    其他B股公司的回应。

    对投资者而言,B股已是

    伤心地。如今,国际板

    即将推出,伤心地是

    迎来转机,还是变成

    新的噩梦?

    丽珠曾回购B股

    2008年的大熊市

    不但重创了A股,同样

    也让B股暴跌。统计显

    示,沪指在大熊市中最

    大跌幅为71%,而B股

    指  数  的  跌  幅  高  达

    76.5%。不过,谁也不曾料

    到,B股市场出现了A股

    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重大

    事件——回购。

    2008年6月5日,停

    牌两个月后的丽珠集

    团宣布,公司拟出资不

    超过1.6亿港元通过深交

    所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

    回购公司B股,回购价不

    超过16港元/股,停牌前丽珠

    B收盘价为12.36港元/股。

    对当初丽珠集团回购B股的解读。市场予以了三点看好:首先,丽珠集团近年来公司业绩不断提升,股价却大幅下跌,回购将有利于公司维护市场;其次,由于回购股份后公司的总股本将缩小,每股净资产将提高,而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将上升,有助于公司估值水平的提升;丽珠回购最大的亮点并不是公司回购本身而已,而是B股历史问题的反思导火索。

    海通证券分析师张崎认为,随着人民币不断升值及B股独有的估值优势,B股理应成为境内居民最佳的外汇投资工具。然而,随着A股市场逐步放开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份额,B股市场的地位进一步削弱,其存在的意义和市场效率均显著降低。B股的政策方向已成为困扰这个市场的根本问题。

    显然,丽珠集团的回购虽然只是个案,但从市场反应上看,还是能够看出其中的积极因素,那就是无论丽珠的回购是否成功都是市场对B股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层对B股何去何从进行思考。

    对此,有市场人士更是将其比喻为:“B股市场改革冲刺的发令枪己经打响”。

B股改革还需政策强音

    然而,这一枪并未得到B股上市公司的回应。

    在丽珠集团宣布回购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采访了多家B股公司。但包括古井贡酒  (000596,收盘价72.89元)、上海机电(600835,收盘价11.43元)、陆家嘴(600663,收盘价14.82元)、金山开发(600679,收盘价10.20元)等含B股的上市公司都表示无意回购。截至目前,丽珠集团的回购成为“绝唱”。

    值得注意的是,管理层对B股回购表现出积极的姿态。

    记者发现,在丽珠回购B股后不久,证监会有关负责人频频表态支持回购,并出台了《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

    在该新规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放松回购管制”、“尽可能简化程序鼓励上市公司回购”等内容。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回购股份不必再经过证监会的行政审批,而只需备案即可,其中包括B股公司。

    然而,从现实来考虑,回购注销股份可以增厚公司业绩,对投资者来说是件好事,但对上市公司来说面临问题。比如资金问题,回购需要动用大量资金,而且是用美元和港元;此外还有经营问题,公司拿出大笔的现金回购股份,经营如何保证?

    显然,回购新规并不是行政命令,对追求经济利益的上市公司而言,回购更显得“无利可图”。而要想解决B股历史遗留问题,还需要政策发挥更大的能量。

/业内呼吁/

解决B股历史遗留问题迫在眉睫

每经记者  赵笛  实习记者  曾里

    对如何认识国际板,如何解决B股历史遗留的问题。昨日(6月10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私募投资者等市场人士。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同,但其憧憬的方向大致相似,即B股的问题亟待解决。

B股大跌有因

    对近日的B股市场大跌,不少市场人士将“罪魁祸首”归咎于国际板的推出,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直言不讳:“B股市场大跌和目前国际板的推出没有任何关系,怪罪于国际板是市场的错误认识。”

    在他看来,B股大跌有两个原因:一是A股市场近两个月的连续破位,表明市场已对A股走势不太看好,B股存在补跌的情况;其二,B股市场作为一个历史产物,正走向“消亡”之路,资金出逃是个必然。

    “早期建立B股市场,是用来储备外汇资金的一个暂时性市场。如今外汇储备已经足够,在完成这个历史使命后,B股市场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董登新表示。

    “为什么说B股市场是一个鸡肋?可以这样理解,用某种计价货币其实是体现一个国家的主权,让一家企业在A、B股市场同时挂牌上市,用不同货币计价,相当于公司拥有两个市值,而且彼此相差甚远。”董登新认为,长此以往,B股市场容易扭曲上市公司的估值体系。而且,市场只要找到一个概念,就拿B股炒一把的情况屡见不鲜,早前是借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如今又是“国际板”,其实这些都说明B股市场的“鸡肋”性。

    事实上,监管层越来越频繁地提及国际板,已经触动了证券市场的敏感神经,国际板对资金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需要从各方市场表现来充分验证。

    在董登新看来,目前借国际板概念炒作B股已经成了市场的惯用伎俩,而投资者需要练就“金身”,不用太担心市场资金的分流。“可以预计,将来推出的国际板会是一个嵌入A股市场的大市值板,吸纳的将是在欧美发达市场挂牌的优质公司。”这些公司对价值投资者会更有吸引力。这和当下市场偏好中小板、创业板股票的“短炒客”不是同类人群,资金分流也就无从谈起。

    至于拉低A股估值一说,董登新认为毫无根据,目前A股的大市值蓝筹股估值并不高,部分银行股的估值甚至低于同类境外企业,即使将来推出国际板,境外企业也只会让市场估值更趋于合理和健康。

私募:AB股合并是唯一道路

    作为深圳的私募,深圳海润达资本总裁仇天镝表示自己不投资B股,但身边不少朋友在投资B股。作为市场的参与者,面对如何解决B股这个“老大难”问题,仇天镝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深B股合并到H股,沪B股合并到国际板。

    “从表面看,B股暴跌有几方面的原因。”仇天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首先,全球流动性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B股市场的资金流向,不排除部分资金套现B股的可能性;其次,美券商看空中国概念股引发B股急挫;其次是国际做空资金可能借道B股做空指数;最后,国际板即将推出的信息渐趋增多,而B股市场目前的去向没有清晰的定论,所以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考虑撤离。

    “其实,B股暴跌和经济有关。”仇天镝认为,目前A、B股是一同下跌,股市下跌的真正原因还是通胀的高企、货币紧缩政策带来经济增速减慢、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下降,估值重心下移,“国际板”只是导火索。

    谈到B股的未来,仇天镝认为,解决B股的问题,可以将深B股合并到H股,沪B股合并到国际板。

    “不过,如果‘国际板’不以人民币计价,那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仇天镝认为,以人民币计价是人民币变现国际优质资产的一个渠道,国际板肯定需要以人民币交易。在此背景下,解决B股尴尬处境的唯一办法是让其变成人民币计价,即AB股合并。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60900099转688

读者热线:400889000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广州:020-89660257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