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量增利息升 银行信贷“紧箍咒”催热民间借贷

2011-04-13 01:16:03

每经记者  杨井鑫  发自北京

    货币政策“紧”字当头,资金供需加速失衡。在所有银行为放不了款而发愁时,作为“草根金融”的民间借贷金融机构却迎来了史上最美好的时光。记者调查发现,北京、上海、深圳、温州等地的民间金融机构的借贷业务逐渐升温,利率也水涨船高,并形成了一条集借款、担保、放贷为一体的地下资金链。

资金为王

    在北京市朝阳区东直门的银座里,张平的“投资公司”主要业务就是给个人和企业提供融资。“无需抵押、担保,三天就能到款,想贷多少都行。”张平告诉记者,现在银行贷款越来越难,很多原来银行的客户都转到了他这里来寻求资金。

    “少了银行融资渠道,企业和个人缺钱都会考虑民间借贷。相对于银行而言,在银根收紧的情况下,可能3个月都办不下来贷款,但他这里的客户却不同,聊完话,谈完情况,明天核实一下,后天就能拿到钱。”张平表示,个人贷款稍微简单一点,企业贷款则需要查明账目、资产负债及运营的现金流水,相对来说复杂一些。

    他告诉记者,自今年年初以来,公司的业务量几乎是整个翻番。“总体来说,民间借贷都是‘吃’银行的剩饭。现在银行贷款不好做,民间借贷就火起来了。无论是现金、房子还是车子,都能做抵押。”

    此外,据他介绍,在民间金融机构在贷款中占据主动之后,放贷的选择性也强了。一般而言,房产消费等增值类资产更容易贷到现金,但汽车等消费品则相对难一点。

    与张平一样,青岛的王鹏也在从事民间借贷。“目前,市场上的资金就是香饽饽,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来说,基本上都是向投资公司融资。上个月,我们给5家企业提供了5000多万的抵押贷款。在以前,他们绝对是会选择银行的。”王鹏告诉记者,目前民间借贷市场如果要能弄来资金的话,就算成本高一点,贷出去也很容易,有赚。

利率乱象

    面对患上资金“饥渴症”的众多企业,民间借贷市场的利率也水涨船高。

    “不同的项目借贷有不同的利率,这与借款数额、期限、还款方式、有无抵押相关。”一位长期浸淫在民间借贷市场人士称,2008年底,企业还能够拿到1分利的资金,但现在基本上都在2分半以上。

    据了解,民间借贷市场的利率均按照月利率计算。1分利,即是1元钱的借贷款,每月利息一分钱,年利率是12%。如此计算,目前企业民间借贷利率大多在年利率30%以上。

    根据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监测数据,2010年10月份的民间借贷平均利率就已经达到39.19%,至2011年仍呈上行趋势。

    “普通的小额贷款的话,2分6厘就能做。但是如果没有抵押,没有担保,资金又比较大的话,可能利息会更高。”温州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告诉记者,对于煤炭产业一些项目的短期融资,利率最高能达到6分,也就是年利率72%。

    他告诉记者,在温州,企业多,资金需求也大,要贷款的企业不少。而今,银行渠道不通,民间借贷的利率当然也会看着涨。

    王鹏告诉记者,在青岛,民间贷款的利率在2分3厘到3分5厘之间,视情况而定。“北京、上海、温州等资金需求大的地方,利率应该更高。”

    记者调查发现,通过近10家民间借贷公司了解,最高贷款利率为6分,最低为2分,最长的贷款期限在2年内。

    “贷款需求很大,公司的资金也紧张,放贷时候会逐渐有选择。”张平说,期限太长的话,风险也会大一点。

高息借款

    对于民间借贷而言,吸存利率的吸引力远远大于银行,也是民间借贷资金链条的重要一部分。

    “如果你能拉来大额资金的话,我能给你15%~18%的年利率。”一家民间借贷公司人员告诉记者,如果资金稳定的话,利率方面还有的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民间借贷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有三种:部分来源于募资,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但还有部分资金是来自于银行。

    据业内人士称,所谓的募资就是一种类似集资的形式,对象分别是财团、同业机构和散户。“散户一般看重的是高收益,有闲钱会选择短期借过来。而同业的借贷则是一种合作,机构通过向市场上的同行借钱,然后再高利率放出去。也就是说,民间借贷机构只是作为一个中介,倒手赚中间差价。”

    此外,“有些公司关系很硬,在银行有关系,甚至可以从银行贷出钱来,然后再放出去。”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种情况也不少见,公司的放贷成本也是最低的。

    “一直以来,民间借贷都是交织在合法与非法之间,并非那么容易把握。所以,无论是民间的借款或贷款,都存在风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律师表示,企业或个人在借贷过程中都要谨慎小心。现在民间借贷市场混乱,企业或个人在借贷过程中要仔细分辨,避免受骗。此外,按照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率都不能高于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否则,也是属于违法行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