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太保调低保费增长预期 去年年投资收益率为5.3%

2011-03-29 01:35:22

每经记者  李听  发自上海

    3月28日上午,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601,SH;02601,HK)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时公布了其2010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太保2010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85.57亿元,增长16.3%;基本每股收益为1.00元;2010年末公司总资产4757.11亿元,股东权益802.97亿元,每股净资产9.34元,较2009年底的8.80元增长6.1%。

    报告显示,太保内含价值1101亿元,增长12%。一年新业务价值61亿元,增长22%。太保董事会表示,建议配发每股股息0.35元。

    尽管从2010年中国太保的年报看来,整体业绩令人满意,但对保险公司来说,要想保持过往那种高于GDP增速5倍左右的速度发展,还是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高国富:保费收入预期增长15%以上

    2010年,太平洋保险集团保险业务收入1395.55亿元,同比增长44.9%;整体市场占比9.9%,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总资产规模达到4757.1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8%。

    与去年相比,进入2011年,尽管国家“十二五”开局的“大车”已经驶入正轨,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呈现出平稳较快的态势。但随着监管政策不断收紧、销售渠道的加速变革,保险市场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速度面临很大困难。

    太平洋保险认为,今后产险总体业务质量和承保利润仍将处于较好阶段,人寿保险爆发式增长阶段正在结束。2011年太保保险业务收入增速预计达到15%以上。相比而言,2010年太保集团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4.9%,。

    太保集团董事长高国富表示,在国民经济发展和老百姓收入提高的背景下,保险业的整体发展是正面的,但从全球来看,经济发展当中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这对行业的发展的影响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预计保险业还会保持一个比GDP(增速)高的稳定增长的态势,太保作为保险业的重要成员,应该说预计保险业务收入增长达到15%或者以上是可以保证的。

汤大生:保障房投资收益高于债券

    中国太保3月初宣布,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  “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正式通过了保监会的备案。

    昨日(3月28日),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汤大生表示,总体来说,保险资金以长期投资为特征。

    汤大生表示,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可以做商业性的运作。上海的(保障房)项目,在交易结构、投资收益、长期匹配等角度来说,都比较适合保险资金的运作。

    汤大生表示,从收益上来说,债权交易是盯住同档期的贷款利息来设定的,可能会做一些适当的下浮,但总的趋势是和贷款利率相匹配的,今后还是会从长期资金匹配的角度,考虑保险资金的收益,来选择有利的项目。上海的(保障房)项目收益水平,肯定会高于债券或者其他资产配置的收益水平。

    据悉,该债权投资计划是保监会  《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出台后的第一单不动产债权投资计划。

    记者了解到,“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赁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计划募集资金40亿元,主要用于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在上海市区建设约5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上海市青年职工、引进人才和来沪务工人员及其他常住人口的阶段性居住困难。

于业明:权益类投资坚持“灵活审慎”

    2010年末,太平洋保险投资资产规模达到4333.85亿元,同比增长18.4%;累计实现投资收益209.02亿元,总投资收益率5.3%;实现净投资收益169.52亿元,净投资收益率4.3%。

    面对资本市场震荡加剧的格局,2011年如何对庞大的保险资产进行配置成了太保资产管理层必须面对的问题。

    太平洋保险表示,资产管理坚持稳健进取的投资策略,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完善资产负债互动机制,持续优化资产配置,努力实现投资收益持续稳定地超越负债成本。

    3月28日,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业明表示,保险资产的投资有别于其他的投资。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集团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实现投资收益持续超越负债成本。而保险资产管理和保险产品的设计是直接相关的,因此要培养从负债的角度来考虑保险产品的设定,产品的设计要考虑资产是不是能够实现。

    于业明表示,对于固定和权益类投资,我们在策略上是有区别的,我们的投资,大概80%是在“定息”的资产上,这是长期稳定投资收益所需要的。而在权益类投资上则坚持灵活审慎的原则。

    太保表示,固定收益类投资加大对超长期国债和协议存款的配置力度,有效拉长资产久期,定息收入同比增长19.6%;权益类投资密切跟踪市场走势,积极进行主题投资,加强对封闭式基金和大型商业银行可转债的投资,努力提高权益类资产投资收益的稳定性;巩固和加强另类投资业务,设立和发行多项基础设施类债权投资计划,产品设立数量和投资金额占投资资产比例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