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上市公司调查

每经网首页 > 上市公司调查 > 正文

三全食品产能瓶颈再获突破 三年或翻番

2011-03-27 09:04:52

每经记者  胡玉慧

    3月10日,A股速冻米面食品龙头三全食品(002216,收盘价34.83元)公布的2010年报显示,在经过了前两年的低迷后,三全食品营收同比增速又重新回到30%以上。

    营收增速重新大幅向上的原因在于产能瓶颈的解除,三全食品在年报中亦明确提及销量扩大带动业绩上升。而在尝过产能扩张的甜头后,三全食品扩产步伐继续迈进,在同日宣布将通过非公开发行募资5亿元以再新建15万吨产能。以公开信息披露的投产进度计算,到2013年三全食品产能至少将翻番!

三全继续密集扩产

    年报显示,201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23亿元,同比增长33.15%。就三全自身来说,这是时隔两年之后,公司营收同比增速重新回到30%以上;与同行相比,则是上市以来在年度主要业绩指标上,首次胜过同城竞争对手思念食品。以新加坡交易所披露的思念年报看,2010年思念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9.18亿元和1.17亿元,三全这两项指标分别较其高出0.26%和5.13%。

    三全为何能在去年实现大跃进?其年报中公司明确表示:“产品销量增加使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了33.07%”。而促成销售放量的原因却并非下游需求增长,而是公司自身产能不足的瓶颈得到缓解。

    在研究员眼中,产能规模不及对手是此前三全不及思念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思念2006年产能为30万吨,2007年新建郑州、成都基地,产能提升至44万吨;但同年计入外协之后三全总产能14.6万吨/年,堪堪与思念在一年之中扩张的产能相当。

    去年年中三全食品董秘郑晓东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大概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公司产能就比较紧张。按照公司披露过的进度,去年新增产能来自IPO募投项目尤其是郑州本部基地的达产。年报中公司并未透露准确产能数据,不过据广发证券分析师胡鸿测算,计入外协产能后三全2010年总产能达到25万吨左右,较上年的21万吨有19%的增长。

    从去年开始,之前在扩产上不紧不慢的三全进行了一系列密集的产能扩张。2010年1月,公告在广州建设年产7万吨的华南基地;7月,在天津投建9万吨/年的华北基地;10月,在江苏太仓投建7万吨/年的新项目。随后就是2011年3月10日,三全宣布增发募资以在郑州本部再增添15万吨/年的新产能。

    按照招股说明书中的规划,IPO募投项目18.76万吨新产能在去年就会完全达产,三全总产能会提升至28.66万吨;而后续扩产项目集中在2011年~2013年达产,再加上2009年公告过的成都基地,到2013年仅新增产能就将达到43万吨左右,是去年规划产能(即28.66万吨)的1.5倍!

公司:不担心未来需求

    翻开招股说明书,计入外协产能之后,三全在2004年的产能规模仅3.92万吨;去年以来启动如此大规模扩产,公司是否担心过项目投产后出现市场需求无法跟上的风险?这在行业里并非没有先例。

    对此公司方面并不担心。三全食品董秘郑晓东表示,多年发展下来公司在速冻米面领域积累了足够的客户资源,并同客户保持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自身业务在快速发展。另外在对于行业前景的判断上,他认为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尤其是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导致居民日常消费习惯改变这一大趋势下,下游市场对速冻米面食品的需求相当旺盛。公司现在的感受仍然是厂房和设备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故扩产有助缓解供求关系紧张。

    “产能受限仍然是未来2~3年里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这是去年年末,广发证券分析师胡鸿曾赴三全实地调研时,公司方面的表态。当时公司高管表示,行业目前处于正向增长阶段,属朝阳行业,速冻米面全行业不到100亿元销售收入,相较餐饮行业近3万亿元的总规模占比极小。

    胡鸿表示,由于下游需求旺盛,原本打算只放出80%产能的郑州新基地,在去年已满负荷生产,超过公司预期。他调研时还看到,有部分产品断货明显。在上个月去三全实地调研的长江证券分析师乔洋也表示,当时公司库存接近于零,但经销商仍络绎不绝地等待公司发货,需求繁荣更加凸显供给短缺。

    此外另有去公司调研过的研究员告诉记者,三全现在宣布的产能规划看起来很吓人,不过实际产能开出情况要再观察。原因有二:

    第一,三全所有新项目都分两期建设,比如公司去年1月公告的广州华南基地7万吨/年项目,一期规模是5.17万吨;公司是在一期建成之后再视市场拓展情况进行二期建设。这样做不仅可以保证新增产能及时消化,也便于公司进行灵活调整。

    第二,就三全自身发展历史来看,新产能释放进度往往慢于最初公告预期。比如2008年IPO时募投项目,11.76万吨的郑州基地以及7万吨的华东基地,总计18.76万吨新增产能是计划在2010年100%达产;但实际去年达产的只有郑州基地。这当中详细原因是什么,前述不愿具名的研究员表示公司并未透露。

    综合研究员们调研时获得的信息看,几个新项目进展不一,西南成都基地会在今年6、7月份达产,这也是今年主要的新增产能来源;华东天津基地会在今年下半年投产,郑州本部则在今年8月、年底都有部分新产能放出;而华南广州基地进展最慢,尚处于征地阶段。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