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谣“盐”突袭多地 四川急下“增产令”

2011-03-18 02:04:38

“盐死你”,这样的三字组合,继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之后,再一次将人们卷入一种不安的情绪中。

每经记者  郭新志  发自  成都

 

   “盐死你”,这样的三字组合,继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之后,再一次将人们卷入一种不安的情绪中。

 

    不过,这次源于一则谣言。从3月15日开始,一则称食用盐可防辐射的谣言从网上开始传播,由此发端,一场不理性的抢盐风波,从东南沿海城市迅速蔓延到内陆城市。

    昨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中国盐业总公司等部门紧急辟谣,而多地生产部门亦开足马力,保障食用盐的供应。

    “消费者根本没必要恐慌,中国不缺盐,只要公司满负荷生产,一年的产量可供应半个中国”,3月17日,四川久大盐业一位高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该公司已将几条工业盐生产线转产食用盐,日产量能达到700~800吨左右。

    久大盐业是中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全的井矿盐企业集团,3月16日下午,该公司就开始做好扩产准备。当天晚上九点左右,四川省盐业总公司的“扩产令”一到,该公司立马开机生产食用盐。

多部门紧急辟谣:中国有能力保障食盐供应

 

    综合各地方媒体报道,《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这场抢盐风波起于东部沿海城市,宁波和温州地区在3月15日晚间即出现抢盐现象。随后蔓延到浙江、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并自东向西传导到北京、安徽、四川等多个内陆地区。

    受日本地震引发的核电站事故影响,网络上出现了海水受到污染,今后生产的海盐不安全、不能食用等传言;同时还有传言称含碘物品可预防核辐射、食盐要涨价。

    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董永胜17日表示,部分地区食盐供应出现紧张,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抢购所致,这是一种非理性现象。事实上,中国的食盐储备非常充足,盐业公司一般都会有3个月的库存量。中国盐产能达到每年8000多万吨,而食盐一年销量只有800多万吨,完全有能力保障食盐供应。

    “不信谣、不传谣、不抢购”。同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昨日表示,中国的食盐生产和供应有充分保障。这位发言人说,目前中国原盐年产量约6800万吨,其中井矿盐产量约4000万吨,而加碘食盐需求每年仅为800万吨左右,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随时都可以将原盐加工成加碘食盐。中国生产的加碘食盐90%以上是井矿盐。

    对于食用盐是否会涨价的担心,中盐公司回应称:盐和姜蒜不一样,盐的产销供应体制中,首先是出厂价不会涨,其次是盐的批发价不会涨。

四川久大盐业:公司产能可供半个中国

 

    “目前,发生抢购的地区盐业公司都已经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国家和省级储备,实行24小时紧急配送,希望消费者不要盲目囤盐抢盐。”董永胜说。

    “中国根本不缺盐”,久大盐业高管称,目前中国仅井矿盐储量在2000万吨左右,而全国的食盐消费量约800万吨,“平时公司以生产工业盐为主”。以四川为例,国家下达的年生产计划为45万吨,实际消费量约70万吨,盐业公司根据日常的消费需求下达动态生产计划,因而市场供应较稳定。而久大盐业公司每年供应四川的食用盐产量(包括精盐)为30多万吨。

    该高管称,3月16日晚上九点左右接到扩产指令后,该公司将在自贡、大英、犍为三地的生产线调整为生产食用盐,整个公司的食用盐日产量达到700~800吨左右。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四川其他一些盐厂亦接到了“扩产令”,一些公司领导亲自督阵,加班加点生产食用盐。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