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栏

每经网首页 > 专栏 > 正文

秦天程:外需变数增大滞胀风险待解

2011-03-16 01:30:23

秦天程

    最近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导致高油价的中东北非地区局势动荡尚未缓解,给当前并不稳固的全球经济复苏增添了新变数,加剧了滞胀的隐忧。再联系到2月份我国外贸的意外逆差和居高不下的通胀数据这一对超出预期的组合,表明国内经济走向已对上述外部风险开始反应。

    2月份,我国进口增长19.4%,出口增幅只有2.4%,当月贸易逆差达到73亿美元;同时,虽有央行今年以来连续收紧货币的举措,CPI却未见回落,涨幅持平于1月份的4.9%,特别是PPI涨势更加强劲,7.2%的同比涨幅更创下29个月以来的新高。虽然出口下降有春节假期的因素,但外贸逆差反映出的外需趋弱不可忽视,而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也一直伴随着进口的快速增长,二者都与当前全球经济面临滞胀这一系统性风险有关。

    滞胀的威胁有油价异常波动的因素,但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主要经济体为应对金融危机所实行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上。首先,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只能在短期内影响实际产出,在长期内,其改变的只是价格水平,无助于实体经济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其次,量化宽松所释放的天量流动性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对资产的过度需求和风险偏好,不仅在股市,在大宗商品市场也一样,金融属性和投资功能也越来越成为主导价格走势的决定性因素。虽然全球性的食品和能源涨价有成本推动,但通胀在源头上,从农产品价格飙升到高油价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率先涨价正是那些供给受限的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和泰国最近又启动了新一轮加息,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最近也发出最快4月加息对抗通胀的表态,英国央行虽维持利率不变,但也承受着越来越严峻的加息压力。此外,日本突发大地震,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和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地震灾害给自身和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都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中,除美国外,由于政策紧缩和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影响,外需趋弱不可避免。

    另一方面,由于高价进口原油、铁矿石、铜铝、大豆等大宗商品,今年以来,我国进口总额增长明显高于进口量的增长,而人民币升值抑制输入性通胀的效果并不如预期的那样大,1、2月份PPI强劲上涨就是明证。初级品和主要原材料进口继续这种量价齐升的态势加上从沿海到内地国内民工荒愈演愈烈,推升用工成本,还会增加PPI向CPI进一步传导的压力。

    笔者认为,解决外需转弱,通胀高企演变成滞胀风险的途径在于提高有效供给,在货币紧缩之时,增加供给对于防止经济异常波动更加重要。

    其一,提高实际工资。对于当前用工市场的超额需求,最重要的不是提高名义工资收入,而是与劳动生产率相适应的实际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将创造更多的社会产品,抵消工资上涨导致的成本上升,对于成本推动型通胀可收到治本之效。

    其二,将资产的超额需求转化为新兴产业生产性投资。国内资产的超额需求主要来自于炒房资金,有分析认为,应将这些资金引入股市,但笔者认为这只是以一种资产的超额需求代替另一种资产的超额需求,结果对资产的超额需求仍然存在。最佳的出路是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将其引向新兴产业的项目投资和生产性投资,扩大有效供给。

    其三,促进出口导向型的低端制造业转型。这类产业受外需影响极大,而且竞争力不强,易受成本波动冲击,应推进其向高端化发展或向服务业转型,实现以最具生产力的方式配置产能。

    (作者系工银国际银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