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5 02:12:14
在消费者维权领域,目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电子商务、医疗、美容等新兴消费领域,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正受到更多质疑。这些领域消费者维权法律依据尚处空白。相关执法部门应加大对新兴消费和服务领域进行维权办法研究,提出策略和方法。
2011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把扩大内需摆在崭新的高度,而消费作为目前“三驾马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亟待振兴。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周伯华指出,扩大内需、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对工商部门保护消费者权益、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工商机关强化消费维权。
中消协今年也特别选用“消费与民生”作为年度主题。中消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杨红灿告诉记者,消费维权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消费市场是信心市场,消费经济是信心经济。
传统领域 维权力度在加强北京凯亚律师事务所主任董先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年来我国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成绩卓著,主要有三个支撑因素:一是我国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二是各种消费者维权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三是消费者维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谈及消费者协会等维权机构与工商系统的维权区别时,董先超说,消费者维权机构没有执法的权力,主要是协调纠纷,但工商部门具有执法权,可以对违规商户和产品进行查抄和罚款等相关处罚。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也透露出对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强力信号。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3月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食品安全问题时表示,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废除了十几种死刑罪,但是增加了一种大家十分支持的处罚,就是食品犯罪,最严厉的可处死刑。说明中国政府及各部门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并且在法律层面上更加严厉。
赵启正还表示,和食品安全有关的部委主要是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工商总局,他们正在加快完善相关的配套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打假和消费品质量的监督力度正在加强,强化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
伴随中国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服务消费维权也逐步成为维权部门关注的重点。在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的宏观背景下,空调、电冰箱等热销家电售后服务纠纷增加。伴随着网购、电视购物等新兴消费领域的兴起,快递行业的规范成了消费者眼球的聚焦点。面对消费“人格尊严投诉”急剧上升的局面,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人格尊严,也成为了不容回避的话题。
周伯华表示,未来要加大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力度。要针对服务领域消费纠纷的特点,加快研究制定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意见,加强服务行业监管。
新兴领域 维权法律尚空白在传统的商品和服务领域执法工作扎实推进的同时,伴随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兴消费领域正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侵权行为。
董先超告诉记者,在消费者维权领域,目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电子商务、医疗、美容等新兴消费领域和突破常规的消费领域,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正受到更多质疑。
这些领域消费者维权法律依据尚处空白,比如在网上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通常无法取证,付费、票据等环节的取证十分困难,进入司法环节非常复杂。
董先超建议,相关执法部门应加大对新兴消费和服务领域进行维权办法研究,提出策略和方法,比如对网上开店进行资质审查,在其经营过程进行监督,在电子商务领域为消费者提供纯净的市场环境。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