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业精选

每经网首页 > 商业精选 > 正文

华交会上 欧美买家成“稀客”

2011-03-04 02:14:37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郑佩珊  戴榆  发自上海

 

    3月3日,华交会的第三天,记者在走访多家参展商的过程中发现,“今年客户量不比去年”的声音此起彼伏。虽然客流量不小,但是询价的多,真正有意向的却屈指可数。

    “这届华交会的客户明显不及去年,欧美市场在萎缩。”宁波宁澳服饰有限公司的展位被安排在了出口旁边,一位业务员感叹道。

    华交会往往是一年外贸行情的晴雨表,而华交会上稀缺的欧美客户是否会成为今年欧美外贸市场的一个缩影?

欧美客户稀缺

 

    “又是日本客户,”赵旷放弃了起身接待,继续坐下翻起了图册。作为浙江名蒙服饰有限公司派到第21届华交会的业务代表,除了要为品牌做一些宣传,赵旷还是希望能在华交会上谈成一些最终客户。

    可是来来往往的人流量不少,除了部分来自日本或者韩国的终端客户,其他基本上都是一些外贸企业,真正来自欧美的终端客户却比较少。

    “我们出口的对象主要是欧美,日本、韩国等市场一般不会考虑。”赵旷告诉记者,日本、韩国等商家的订单一般比较小,而目前市场行情是单量越小,收费越高。“日本、韩国的一些商家压价也压得非常厉害。”

    随后,记者走访了华交会的买家座谈会,在座谈会现场,记者看到,来自欧美的极少,仅有两家来自美国的买家和一家来自英国的买家,大部分都是来自如土耳其、孟加拉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本来是有打算去看一看的,但是我们不太愿意参加买家座谈会,参加的座谈会的买家一般都是规模比较小的。”赵旷表示。

    对于华交会客流量并不理想的情况,赵旷回忆道,“在去年广交会的时候已经有些苗头了。”

出口退税补给了外商

 

    浙江新大集团新大三源控股有限公司业务一部经理朱文均对于此次华交会的客流量也有些不同看法,“很多国外的大品牌在上海设有采购处,华交会上也可以与这些采购处的人员多接触。”但是与此同时,却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大部分在华设有办事处的国外采购商对中国政府给予外贸企业的补贴情况了如指掌。

    “外贸退税?”宁波凯丽安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健告诉记者,一旦退税补贴有所上涨,最先反应的还是这些国外采购商。“如果从退16%的税,上涨到退17%,那么这些外国采购商的手就会伸得更长,他们会要求更低的价格。我们最终能赚到的利润也就从10%下降到了8%。”

    这种情况显然已经不罕见。

    “现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汇率变动这么大,我们本来就只能赚退税的钱,现在为了留住客户,还要把退税的15%中的一部分让利给客户。”朱文均无奈地表示。

    服装佩饰拥有13%的退税,可是眼看着13%的退税空间,被上涨的房租、工人工资以及物价给压缩得越来越小,温州市儒博对外贸易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铮慧开始算一笔账,“现在温州市郊的房价已经达每平方米3万元、市区的就达到了每平方米6万元;现在要租一个一百平方米的房子一年最起码要6万元。”张铮慧表示,如果要赚回自己厂房的租金,工厂至少需要3年时间,“而且还必须是产能都处于顶峰期。”

    “员工价格去年的时候是1500元每人;今年开始所有工厂都明码标价为2300元,还没有算上提成。”张铮慧说,今年开始,企业至少要承担其中增长50%以上的人工成本。

    不仅如此,张铮慧不久前还了解到一个令其更加头疼的消息。“温州经贸委前不久告诉我们,今年的美金补贴已经取消了,让我们在算价格的时候,不要再把这一补贴算上去。”

    根据张铮慧回忆,2009年的美金补贴是1美元补贴7厘钱,2010年的时候是1美元补贴1分钱。可是如今,这些补贴都没有了,她又得在13%的退税中再减去一笔。

    但是令张铮慧更担忧的是,今年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要是跌进6.5,生意就真的很难再做下去了。张铮慧表示,自己实在不行还是可以考虑转行,毕竟手里有一笔资金积累。“但是厂里那么多员工怎么办呢?”

波动过度的市场

 

    在华交会第三天早上才飞至上海的ScottCopper,是作为英国FORESTDIGITAL公司的代表来这次华交会寻找买家。

    “我们公司主要经营一些丝绸类的高级面料,我们从中国供应商处购买原料,之后在英国进行再次加工。”Scott告诉记者,“可是今年这些面料的价格涨幅太厉害了。”

    据其介绍,FORESTDIGITAL由于长期经营高端面料,通常对于5%~10%左右的涨幅并不敏感。但是去年至今,这一涨幅已经远远高于30%,Scott不得不亲自飞来中国寻找新的供应商。不过,Scott也坦承,公司现在对于中国供应商并不太信任,“这样的涨幅中,至少有一半的水分”。

    然而与像FORESTDIGITAL这样的公司接触的中国外贸企业也是叫苦连连。

    “现在市场上原材料的价格都失控了。”张铮慧回忆道,“去年开始,原材料供应商那里一天一个价,更多的时候,我们付好订金去提货,结果第二天提货的时候,对方却又退回了订金。”价格变动太快,供应商也不愿意做赔本生意。

    “本来摆得满满当当的供应商展示厅里,由于价格波动过大,索性把所有样品都收起来不做了。”张铮慧说,在变动剧烈的价格下,谁还敢做生意?也正是这个原因,“别人过来和我谈目标价,我绝对不会和客户谈的。”张铮慧笑道,“如果现在有工厂愿意当场定价签约,那简直就是笑话。没有工厂敢当场下单。”

    “我们也知道像我们这样的制造业密集型产业需要转型,但至少要存活下去,才能考虑如何进行转型。”张铮慧表示。

他山之石

 

谋中国广阔市场  日韩企业欲借华交会“上位”

 

每经记者  戴榆  发自上海

 

    在第21届华交会境外展厅里,诸多境外企业正在竞相推销他们的产品,寻找中国的经销代理商。素有“采购大户”之称的日韩等国,也“转买为卖”,开始将他们的产品推销到中国。

    不少日韩企业表示,在本国经济不景气和产品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不得不寻求更多的机会,而中国有其广阔的市场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赢得更大的利润。

“我们寻找代理人”

 

    华交会上,W5馆内有很大一块展区是为境外企业准备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其中的主力军多是日韩的企业。这些企业展示的产品有陶瓷器皿、服装家纺、日用化妆品,甚至还有茶水饮料等各类产品,琳琅满目。

    当然,这些企业并不只是来展示产品的,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开拓中国市场!

    有着十几年发展历史,并且在本国有注册商标的韩国ALLPACK公司,在展位处贴出的告示上直接给出了他们此行的目的:“我们寻找代理人”。记者发现,不少的摊位前都有这样类似招商的告示。而当记者采访没有招商告示的展位时,他们给出的答案也几乎全都是一致的,都是在中国寻找经销代理商。

    在韩国具有注册商标的ARPEGGIO公司据说是当地市场的一匹黑马,其主要生产的白土陶瓷从去年制造出来就一直热卖。其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韩国市场这方面已经开始饱和稳定,再有提升的空间很难。当记者提出中国是陶瓷大国时,他乐观地表示,他们做的是高端产品,有信心在中国再创奇迹。

    日本亲不知株式会社的办事处处长岩田圣明对记者坦言:“目前我们国家的确存在经济不景气现象,经济形势不怎么好。”但他庆幸地表示,好在他们做的产品所受影响不是太大,毕竟人们对于饮用水这类消费品是刚性需求。但是他告诉记者,积极开拓中国市场是其公司接下来的重要方向。

“中国市场大”

 

    事实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不少日韩企业认为,中国是他们寻求更广阔发展空间的绝佳之选。

    从事日用品行业销售的陆贞美告诉记者,她的公司是韩国当地政府支持企业,他们的产品刚开始做不久,目前只在韩国有售,但是该公司希望通过开拓中国市场,扩大自己的销量,提高知名度。

    日本樱井株式会社也是目前只在其本国销售自己的产品。当记者问到为什么首选将中国作为出口的第一步时,其常务北出良一说:“中国市场大,我们希望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到中国。”他还表示,目前已有五六家公司有合作意向,并留下了联系方式,等待进一步详谈。

    除了准备第一次进入中国市场大展身手的企业,也有不少企业是谋求合作再深入。

    岩田圣明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就是希望通过这次华交会寻找到在中国的第二个代理商。他表示,公司的产品目前已经出口到山东威海,这次希望寻找到上海的代理商,因为他们发现上海的市场需求量很大。

    ARPEGGIO公司的负责人金信也表示,他们在中国东北有一家合作企业,这次是为了扩大市场而来,希望能寻得上海、深圳等地的代理商。他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产品属于高端产品,中国这些大城市消费者的购买力很旺盛,易于接受。

专家:不用太过担忧

 

    对于本届华交会上,大批日韩企业意欲进军中国市场的现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全球化经济研究室副主任黄烨菁教授。她分析认为,这些企业有意愿将产品销售到中国来,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本国市场的信心度不高。而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市场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不同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步加大,国外企业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她进一步补充表示,中国消费者在国外购买的热情程度也给了对方一个信号: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潜力是很大的。这些企业看中了商机,于是干脆就把产品推到中国来。

    同时,黄教授还表示,从总体上看,从产业的新增长点、突出的创新成果,以及市场本身的成长性等方面可以看出,亚洲市场的中心正慢慢地从原来20年以前的日本向中国转移,这个趋势非常明显。

    同样,本届华交会浙江交易团秘书长李新也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用太过担忧。”他表示,从最近国家调结构、减顺差、促平衡的政策上讲,应该强调进出口的协调发展。华交会开设境外展馆也是为了吸引一部分好的企业产品进口,从某种程度上是好事。李新还表示,国外产品的进口也正说明我国消费水平的逐步提升,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的空间。

    江苏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的何昌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这些产品在中国具有不可替代性,或者设计、技术方面具有独特性,受到消费者欢迎,则说明这些产品具有市场生命力。好的产品进来,也能促进国内产品的更新升级,增强产品的竞争。

    同时,他还表示,这也是一个合作的契机。国内的生产商应当利用这个平台,与国外的产品同台竞技,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及设计能力,尽管这可能会导致竞争更加激烈,但是总的来说有其重要的积极意义。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