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专栏

每经网首页 > 专栏 > 正文

刘煜辉:中国持有的“两房”债将是损失购买力

2011-02-24 01:42:00

刘煜辉(社科院金融专家)

    每当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命运出现波折时,中国外管局所持有的巨额“两房”债券就得遭遇国内批评的煎熬。

“两房”牵一发而动全身

    2月11日,美国致力于最终解决“两房”问题的改革方案终于浮出水面:美国政府将在今后数年内缩减“两房”规模,使其逐步退出房贷市场。尽管美国政府会确保“两房”拥有足够资本以履行其债务承诺,但是“两房”最终将关闭的命运,还是引发了国人新一轮的担忧。

    “两房”目前占有美国10万亿美元按揭贷款市场的60%。在增量上,2009年及2010年新发按揭贷款96%的发生额,是由“两房”及其他政府机构担保的。可以说,“两房”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从2007年年中至今,美国住宅价格掉了40%,商业地产价格掉了40%以上,现在还没有止跌的迹象。

    从需求上看,美国按揭户负资产率已经高达24%,根据美国房地产协会调查,若当下美国房价反弹10%,有意愿卖出房屋的数量高达2000万栋,这是一个庞大的“影子库存”,将死死压制房价未来的反弹。起因皆因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2006年期间,美国人建了太多超出实际需求的房子。

    从供给上看,银行不愿再干按揭的活。尽管纸面上的报表还可以,但是银行家们心里清楚,这全靠2009年4月美国政府更改会计制度,准许美国的银行不须以市价计算持有的资产,但美国住宅楼宇及商业楼宇急跌40%,毕竟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全美银行体系按揭余额与抵押物的实际估值现在差了4万亿美元。若重新回到“盯市规则”,不知有多少家银行要被打穿。

    银行若不干活,按揭市场的资金只能全靠政府供给,美联储如果不能不断收购  “两房”的债券(印钱),或提供钱给政府,让政府无限量购买“两房”的优先股,美国楼市怎么办?“两房”的杠杆率早已超过了40倍,但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早有准备,在2009年12月24日宣布3年内无限量购买“两房”的优先股。

“两房”债券汇率风险在增加

    在我看来,奥巴马政府此次提出的“两房”问题解决的三种路径设想,应该还只是中长期的愿景。2月11日,美国财长盖特纳在布鲁金斯学会回答提问时称,预计立法过程需两年,过渡时期为5年至7年。这已经被观察家视为“最乐观的情景”,而悲观的结果则是回到危机前的局面,“两房”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截至2009年6月末,中国持有的包括“两房”债在内的长期机构债券,在外国投资者中列第一位,含960亿美元机构债券和3580亿美元MBS,合计4540亿美元,占全部外国投资者持有的比例为38%,占发行总量约6.3%。

    尽管美国政府支持企业(GSE)章程从未规定政府将提供全额保障,但各国央行一直把“两房”债当作“与国债一样无风险,却又更高收益”的最佳投资品。原因有二:其一是危机前隐性担保一直存在;其二,早在2008年9月收归国有之时,美联储、财政部进一步明确了对“两房”债的担保。从技术上看,担保已由隐性变为显性。更何况中国这样巨额的持有量,已成利益攸关战略关系两国的最高层应该早有共识。从技术上讲,美国不可能发生到期违约。

    中国需要担心的只是回来的本息还能存在多大的购买力。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加财政赤字叠创新高,美元贬值压力持续,会增加“两房”债券投资的汇率风险。

美国会用通胀摆脱债务?

    以政府部门的“杠杆化”抵消私人部门“去杠杆化”的反危机过程,使得美国政府债务率自危机以来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接近100%。2011年度财政赤字预算是1.6万亿美元,最近4年赤字累计高达6万亿美元。

    由于婴儿潮一代人的退休将于今年正式启动,美国政府的医保和退休金计划开支预计进入大幅上升期。由此产生的未拨备隐性负债或高达50万亿美元。到2025年,美国的税收将只够支付利息  (预计将从目前的每年2000亿美元飙升至逾1万亿美元)和福利计划,没有余力去做其他任何事情。

    对于储备货币国家(特别是具有结构性垄断力的美元),用通货膨胀减轻或摆脱债务负担(债务货币化)则无疑是理性选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里并不需要什么“阴谋论”,这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逻辑问题。正如前IMF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肯尼斯·罗格夫指出的,如果美国的财政赤字继续上升,国债余额/GDP比超过90%,长期利息率就会上升,美国经济增长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债务负担会进一步急剧上升。到那个时候,“用通货膨胀摆脱债务的诱惑将是无法抗拒的”。

    美国目前的财政、货币政策将使中国现有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遭受两重打击:美国国债价格下降和美元贬值。从长期来看,美国国债价格下降而不是上升,将使中国的美国国债投资遭受资本损失,即资本利得为负。而美元指数下跌导致的资本损失和物价上涨造成美元购买力损失。

加快改革  降低外储增量

    对于中国人来讲,累积的巨额外储是全球经济失衡模式的一种结果。存量上腾挪的空间相当有限,这个中国和美国都清楚,顺差不配置到美债上,又能配到哪里去呢?

    美国人的底气源自于所谓的“美元的结构性权力”。没有利益机制能够改变这一点。美元为全球经济体系的扩张提供了信用基础,作为唯一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净需求”的提供者,它让被美元捆绑的全球经济无法与之脱钩,似乎成为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经济学上称之为无法摆脱的“特里芬困境”。

    中国可以做的只能是,紧紧抓住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机遇,加快国内体制改革;加快居民、政府、企业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财富分配上的调整,挖掘国内需求;减少垄断、放松行政管制;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的制度红利,降低过剩储蓄,实现内需主导的转型和经济结构的再平衡,从而大幅降低外汇储备的增量。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