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记者在路上

每经网首页 > 记者在路上 > 正文

不必洁癖式质疑“旭日阳刚”身份

每日经济新闻 2011-02-19 20:14:33

那种刨根问底洁癖式质疑的人心,实在有酸腐的气味。倘若“旭日阳刚”才从水田里出来,还未洗尽腿上的泥浆,或将满足这些看客的心态吧。而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跟看三寸金莲、泰国人妖有何区别。

杨道
 

  “旭日阳刚”在2011年“春晚”亮相后,更加红火了。据说以前就小有名气,但主要在网络,属于草根状态。现在不同了,被CCTV一提携,那阵势,拉风啊,想低调点都难办。关于他们的八卦也就如潮而至。

  其中,最火爆的说法是“旭日阳刚”的农民工身份造假。的确,一看到造假二字,我还是有点条件反射,相信很多国人也有同感,怎么能假呢,这个都要假,那也太过分了,我们已被假货害得够呛,还要被所谓的农民工欺骗。结果看下去才进一步明白,那些好事者的意思大约是没拿过锄头下过地,不够纯粹,不算。后来又获悉,他们还真的是在讨论那两个翻唱《春天里》的哥子,是不是真的从农田里到舞台上的,动用了很先进的“人肉”手段,而且GPS、BBS,差点就查到人家的三代了。转念一想,我晕哦,什么是真正的农民工呢,甚至现在连什么是真正的农民都经常让人疑惑。这样纠缠于这个概念的人无异于洁癖上身,而且脑后还拖着一根山寨的辫子玩穿越。

  一个简单的逻辑是,“旭日阳刚”二人不是公务员,不是在写字楼挣钱吃饭,从来没说过“我爸是哪个大虾”。况且有人不是已经查到了身份证地址吗,来自城市之外应该可以确定,那么,是否种过庄稼,就真有那么重要?这就够了噻,无非就是一个标签的问题。如果哪个人脑壳一根筋,那就只好再废话一句:“春晚”前的“旭日阳刚”还算是农民工、农民或者打工仔,之后便不是了,最多算是商业运作的符号,抑或标榜某种诉求对象的广告形象。

  那种刨根问底洁癖式质疑的人心,实在有酸腐的气味。倘若“旭日阳刚”才从水田里出来,还未洗尽腿上的泥浆,或将满足这些看客的心态吧。而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呢,跟看三寸金莲、泰国人妖有何区别。

  而草根们对CCTV节目的真正心态,不说大家都知道。特别是近年来,就“春晚”来说,拍砖之声宛如除夕之夜的烟花爆竹。但为什么还是有为数不少的人还要守在那个时间助涨收视率?据说已经演变成了国人的新民俗。正因如此,可以发现,只要在CCTV尤其“春晚”亮相出镜的,几乎都会“名满天下”,财源滚滚,摇身一变。看客也是以一种荣光的眼神仰望那些人造卫星们,有意无意地投身于这场星球运动,不乏尖叫和起哄,习惯性成了人家的工具。这倒是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鲁迅当年说那是一种“乡下人”的禀性——“老例还是这样的老例”罢。可见这么多年过去了,吾国与吾民的文化还是未能有本质的改变,在权威之下,等级之间,尊卑之旁,秩序之中,“乡下人”更名为“外地人”罢了。因此我毫不怀疑多年以后,那些好事者还会有兴趣说起“旭日阳刚”的过往包括身份,将会酸酸的,愤愤说道,“那两个虾子以前……”。当然,了无意义了。冷静想想,你、我、TA和“旭日阳刚”,其实是一样的。当下这个社会,只是有钱、无钱的名头之分与富人、穷人的称谓之别。

  今天,我只能说,在那些所谓最高等级的舞台光环下,草根们的惯性心理难以爆发独立思考的火花。即便有几个闲人有点闲时间,也只是在网上质疑“旭日阳刚”的农民工身份,很花边,很无聊。这也是吾民们惯有的活法——权作一点饭后的谈资而已。

  有点洁癖还可理解,也可治愈,偷窥血统成瘾那就老火了。

责编 杨军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