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房产

每经网首页 > 房产 > 正文

张楠之:应给民众一个买得起房的希望

2011-01-21 01:39:30

张楠之

        昨天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19日在上海市  “两会”港澳委员座谈会上谈  “房产税”、“限购令”等热点话题,并称“为永远买不起房的市民提供廉租房”。

        乍一看,“为永远买不起房的市民提供廉租房”是个令人心动的口号。但是细想之下却让人疑惑,谁是“永远买不起房的市民”?如何认定一个人“永远买不起房”?谁、哪个部门或机构有权力、有资格认定一个人“永远买不起房”?如果一个人被认定20年后能够买得起房,但现在却收入微薄、无处居住,那么,廉租房政策能否覆盖他么?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人能够认定别人“永远买不起房”,或许有人确实辛辛苦苦一辈子都买不起房,但正常的社会必须给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一个买得起房的希望。如果一个人刚刚踏入社会,就被注定无论多么努力,都不可能买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那么,不是房价高得太离谱,就是社会的某些制度存在严重问题。如果有相当数量的人没有这种希望,那么,这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实际上,这句话之所以引起这么多人关注,还在于很多人从中听到了讽刺的意味,听到了身居高位者对低收入人群的讽刺——你“永远买不起房”。“永远”一词,让这句看上去是给人温暖的话语,却对那些低收入者敏感的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

        “永远买不起房”也就意味着永远不会退出廉租房市场,如果相应的政策也按此标准制定,也就意味着退出机制的缺失。但是,住上了廉租房就等于永远没有机会发家致富了吗?如果将来富有了,之前租住的廉租房如何退出呢?难道可以永远住下去?

        廉租房的保障对象显然不能是无法认定的“永远买不起房”的人,而应是现阶段无力购房的低收入者。并且,廉租房的租赁规则中也必须制定相应的退出机制,当租住者的收入达到一定的标准,能够买得起自有住房时,其就必须退出,将房子租给更需要的人。

        所以,这句“为永远买不起房的市民提供廉租房”应该修改成“永远为买不起房的市民提供廉租房”。“永远”一词放置的位置不同,不仅意思完全不同,其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低收入者的感情也不同。前者温情背后透着冷漠,后者则是实实在在的关怀。当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比说一些漂亮的话更有用。但是,如果说一些看起来漂亮实则冷漠的话,则无异于往低收入群体的伤口上撒盐,伤了低收入者的心。而让买不起房的市民住上廉租房,和让所有人都有一个买得起房的希望,显然都是一个城市管理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