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结束连续增持 中国去年11月减持112亿美债

2011-01-19 01:59:57

每经记者  许婧  发自北京

        昨日(1月18日),美国财政部月度资本流动报告显示,中国在2010年11月减持了112亿美国国债。截至去年11月末,中国持有美债余额为8956亿美元,仍为美国最大债权国。

        日本则在去年11月增持了22亿美元美债,截至11月末的存量为8772亿美元,仍居美国第二大债权国,而英国也持续了此前增持的趋势,于去年11月增持360亿美元美债,位居美国第三大债权国。

        持有结构上,“抛短购长”趋势显现。各国11月份对于短债(TreasuryBills)减持了321亿美元,月末存量为4992亿美元,而长债  (T-Bonds&Notes)则增持了111亿美元,11月末存量达2.3257万亿美元。

长期减持为趋势

        尽管在此之前,中国曾经连续4个月增持美国国债,但相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仍然表示,长期看来,减持美国国债,将外汇储备投资不断多元化仍然是趋势。

        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研究员袁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长期来说,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后续影响会逐渐显现,在美元走弱的情况下,中国持有美债损失在所难免。他表示,在损失既定情况下,外汇投资应该成为中国对外战略的重要工具,以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

        除了外汇储备的美债投资额应该减少,专家还认为中国外汇储备也应该瘦身,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2.85万亿美元。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周景彤博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外汇储备从长远来说应该不断减少的,他表示,学界普遍认为一国的外储余额应是其外债金额的三倍,以此来计算,中国外汇储备的理想值为9000亿美元。

幸福的苦恼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表示,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加大了储备资产管理的难度和风险,中投公司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汪建熙将这种苦恼比喻为“幸福的苦恼”。

        汪建熙上周六表示,从风险和流动性角度考量,美国国债仍然是中国外汇储备较好的投资渠道,但他也表示,外储在美元资产上太集中的话,风险会很高,同时外储规模太大也不利于管理。投资原则上,汪建熙指出,关键在于厘清想要承担什么样的风险和能够承担什么样风险的问题。

        汪建熙建议满足国际收支平衡之外的外汇储备可以投资于风险更高的资产,以获取更高的资产收益。

美国国债的三大风险

        汪建熙引述哈佛大学相关研究人员的看法表示,美国国债面临着信用风险、通胀风险和美元贬值风险,但即使如此,上述风险仍然可控。

        针对信用风险,汪建熙表示,由于美国政府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债权人,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会违约,“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要是美国真还不上钱了,它直接印钱就行。”

        关于通胀风险,汪建熙指出,如果担心就可以买美元的通货膨胀挂钩债券,该种债券的利率会随着通胀的上行而上行,因此,也不必担心。在美元对外贬值风险上,他表示,尽管美元会贬值,但其他种类的货币也不稳定,欧元目前十分低迷,日元虽然比较强劲,但是日本经济情况并不是太好,所以美元还是较好的资产。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