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 2010-12-21 08:23:15
三大行配股融资1667亿元、汇金借三大行维稳资本市场
、上市银行大打业绩翻身仗、农行IPO……
NextPage[title]三大行配股 汇金借三大行维稳[/title]
三大行配股融资1667亿元
A股公众股东“输血”仅60亿元
由于来自去年的天量放贷以及今年监管层资本“红线”的双重压力,银行资本金需求陡增,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充实资本金已成为各家银行的必经之路。
就在农行今年选择首发融资之后,其余已上市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三大行“A+H”配股计划也宣告启动。
11.5%(最新资本充足率指标)+9.6万亿元(2009年放贷数额),当这两个看似天壤之别的数字组合到一起的时候,各家银行的融资需求自然空前高涨。今年,工、中、建分别推出各自A+H股的再融资方案。最终,工行配股融资450亿元,建行配股融资617亿元,中行配股融资600亿元,三大行合计1667亿元。
尽管各家银行再融资规模不一,但目的却高度一致,那就是通过再融资提高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不足一直是各家银行的心头隐忧,而这种情况在去年天量信贷的情况下愈加显得突出。在管理层悄然提高资本充足率指标后,上市银行的压力更是与日俱增。
虽然近1700亿元的再融资数额高得惊人,但仔细分析三大行的再融资方案可以发现,其实际从A股市场融资规模却远远小于这个数字。
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出资认购工行318亿元,留给其他股东的融资金额仅132亿元,其中面向A股其他股东仅20亿元。中行在A股市场由于大股东汇金公司持股比例为96.40%,且汇金公司已于2010年7月承诺全额认购,认购金额约为405亿元。这即是说,本次A股配股面向其他公众股东的融资额仅15亿元。而由于A股占建行总股本的比例只有3.85%,A股融资规模也有限。三大行实际仅集体向A股普通公众股东融资60亿元。
手握权重股“重权”
汇金借三大行维稳资本市场
两年来,手握国内四大银行巨额股权的中央汇金公司成为了资本市场上的明星。
从两年前高举“稳维”大旗的增持行动,到今年斥巨资为三大行再融资的保驾护航,上市银行乃至资本市场的重大事件,均出现了汇金公司的身影。随着增持三大行及认购国有大行再融资的告一段落,未来一段时间内,汇金公司或将暂时退出舞台中心。
作为由国务院授权对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实现国有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汇金公司,持有着多家国内大行的巨额股份,并占据大股东之位。2008年9月18日,就在市场极度低迷之时,汇金公司曾高调宣布将在一年内增持三大行股份,以实际行动为证券市场回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随后一年间,汇金按计划大举增持三大行,共增持工行2.81亿股,约占工行总股本的0.08%;增持中行8160.7万股,约占中行总股本的0.03%;增持建行1.29亿股,约占建行已发行总股份的0.06%。在为期一年的首轮增持期过后,汇金再次宣布将启动新一轮增持,即2009年10月起拟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三大行。今年10月12日,工商银行公告披露,截至2010年10月8日,汇金公司本次增持公司股份计划已实施完毕。增持期间,汇金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累计增持公司A股股份3007.36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01%。中行、建行则未披露类似增持公告。
尽管汇金公司第二轮增持力度明显减弱,但汇金公司支持国有大行的行动却依旧继续。在今年工、中、建三大行集体推出再融资方案后,汇金公司再度全力支持,并为此发行1875亿元债券“筹粮”。
纵观两年来汇金公司的数度举动,其代表政府资产维护证券市场稳定的意图明显,而今年的积极参加认购三大行再融资,也确实对缓解证券市场的恐慌起到了明显的正面作用。
NextPage[title]银行大打业绩翻身仗 农行IPO[/title]
上市银行大打业绩翻身仗
净利润同比增逾三成
受益于规模扩张、息差持续回升、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盈利猛增。三季报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末,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5248 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2.47%。而2009年前三季度,当时的14家上市银行的合计净利润增幅还仅为2.15%。
今年前三季度,16家银行共实现利息收入15896.81亿元,同比增长18.32%;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217.5亿元,同比增长33.1%。截止到9月末,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5248亿元,同比增长32.47%,其中民生、华夏、宁波、招商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最快,分别为100%、71.3%、70%和57.3%。
截止到9月末,除农行、光大外,14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同比扩大7个基点至2.38%,农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提升幅度较大,其中华夏银行升幅达47个基点,光大银行32个基点。息差的持续扩大推动今年上市银行业绩增长。今年1-9月,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8.5%。
三季报数据显示,今年1-9月,16家上市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0.12%,其中南京、北京、兴业、浦发等银行的非息净收入增长较快,增速均超过50%。统计显示,非利息净收入占比已达到19.66%。与传统的息差收入相比,中间业务的比例仍较小,但其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的逐渐提高,对改善上市银行收入结构有重要意义。
从收入结构来看,工、中、建3大行以及招行的非息收入占比较高,均在20%以上。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6家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2.64%,其中民生、浦发、兴业、北京等银行的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速在50%以上。今年6月,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的扩大,以及银行卡、咨询顾问、理财业务等的发展,上市银行手续费收入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银行资产质量保持稳定,第三季度上市银行普遍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的双降,三季度末15家上市银行(不含华夏)不良率环比下降10个基点至1.18%。
农行IPO 四大国有银行上市收官
光大挂牌 创下A股IPO最快纪录
7月流火,8月流金。今年7、8月,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相继登陆A股市场,这不仅打破了A股市场将近三年未见银行股IPO的尴尬,也宣告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收官。
此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已有三家上市,而农行则赶上了末班车。2010年7月15日、16日,经过艰苦的筹备工作,中国农业银行正式在上海和香港两地上市。在当时海内外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农行展开的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收官之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农行的上市时机、投资价值、境外战投、“三农”业务、未来前景等成为市场和投资者热议的话题。事实上,从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农行“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开始,在历时3年多的股份制改革中,农行先后完成了国家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等重大财务重组事项,直到今年终顺利实现IPO。农行发行价为每股2.68元,对应的市盈率为14.43倍。超额配售后总发行规模为255.71亿股。
农行上市一月后的8月18日,光大银行也紧随其成功上市。公司发行价格为每股3.10元,对应的市盈率为16.40倍。超额配售后最终发行数量为70亿股。从7月22日招股书披露到挂牌上市,历时仅28天,光大银行创下了A股IPO最快纪录。
值得注意是,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均发行上市均引入了“绿鞋”机制(“超额配售选择权”),并双双使用。农业银行A+H股募资总额达221亿美元,折桂当时全球最大IPO。9月16日,光大银行也全额行使A股的超额配售权,光大银行的A股募资总额增至约217.00亿元。
NextPage[title]平深恋 重庆农商行绕道香港[/title]
平深恋“花边”不断
17个月跌宕起伏近终局
曾被誉为当日头号新闻的“平深恋”在2010年才有了实质性下文。从“头号新闻”诞生至股东举手赞成的17个月的时间里,平深恋可谓是“花边”不断。
大股东易主、保险公司并购商业银行、火线高管大换血、员工跳槽引发人事地震传闻、小股东问题,这些关于平深恋的关键词使得这场中国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间的资产并购,更像是一出跌宕起伏的演出。
2009年6月5日,深发展(000001)、中国平安(601318)股票双双停牌。10天后,一桩错综复杂的巨额并购案雏形浮出水面,平深恋就此揭开序幕。复牌后的公告显示,中国平安将最多认购深发展5.85亿股,并受让美国新桥投资集团持有的深发展5.2亿股,交易耗资不超过221.27亿元,交易完成后平安将成深发展最大股东。
在经历近一年的等待后,2010年5月5日,平深恋终于得到实质性进展。深发展公告表示,证监会已经批复核准其向新桥投资定向增发2.99亿股H股,新桥则以持有的5.2亿股深发展股票作为支付对价。
2010年6月28日 深发展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在定向增发获批后两天,平安集团和深发展就迅速双双停牌进入整合讨论期。9月2,经过两个多月的停牌后,平深恋整合方案终于出炉。中国平安用其持有的78.25亿股平安银行股份和部分现金,以17.75元/股的价格,合计约291亿元,认购深发展16.39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平安对深发展的持股比例将达到52.4%,成为其控股股东。
目前,深发展与平安银行的两行整合方案已经上报了监管部门,进入了监管审批程序。深发展行长理查德·杰克逊此前预测,希望年底可以走完监管流程,随后便可正式启动两行合并工作。
地方银行A股上市“只闻楼梯响”
重庆农商行率先绕道香港
盘点2010年,对于期待上市的地方银行来说,可以说是有喜有忧。喜的是经过多方努力,重庆农商行终于在港成功发行,成为近年来首家上市的地方银行。忧的是在A股市场上,尽管距上一批城商行上市已过三年时间,但今年仍是“只闻楼梯响,未见人下来”,A股市场仍然未能出现新的地方银行的身影。
虽然证券市场征途艰辛,但随着自身发展和资本的压力,近年来各家地方银行早已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地方银行上次登陆A股市场的时间仍停留在2007年。事实上,地方银行对登陆A股市场的渴望并不差于国有大行。近年来,关于此类银行筹备IPO的新闻不断,或增发或改制或更名,众多银行高管也不时发布筹备上市的口风。据了解,目前已有上海银行、天津银行、杭州银行、重庆银行、温州银行、大连银行等数十家城商行提出了上市的发展规划。
在这股备战上市热潮推动下,地方银行股权流动也异常火热,不时有银行股权在产交所挂牌的消息见诸报端。
实际上,尽管全国各地银行均将IPO作为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但受制于股东人数及资产质量等诸多因素影响,监管层实际上已暂时关闭了地方银行IPO的大门。虽然各家银行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由于历史负担较重,且个别风险控制能力不足,这都直接制约着它们上市的步伐。此外,员工持股及股东人数问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这一问题也直接造成了目前监管层对于地方银行上市政策的谨慎态度。
NextPage[title]银行参股保险 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市[/title]
银行参股保险公司破冰
“金控平台”催生大金融概念
虽然去年银监会已经发布《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但银行参股保险的真正破冰之旅还是在今年完成的。
首先是交通银行获准去年从中国人寿接过中保康联人寿51%的股权,并于今年1月28日正式更名为交银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其后,中国银行获准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保险控股恒安标准人寿,相关事宜也已进入法律文书制定阶段;同时,北京银行也在2月份发布公告称,银监会与保监会已经审议通过《关于收购首创安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方股权的协议》,并与今年6月份正式入主其中;之后是工行,虽然曾在多家保险公司之间徘徊不定,但终是选择并成功将金盛人寿收入麾下;此外,建行参股太平洋安泰人寿也被业内认为是板上钉钉的事。
分析人士认为,银保联姻是为银行提供了一个平台,藉此可以创新设计出更为丰富的银保产品,这将大大缓解银行中间业务业绩的压力。同时,由于银行参股的往往是中小保险公司,对银行来说,这样更容易掌握新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以及植入银行自己的文化理念,而且对于急于打造金控平台的这几家银行来说,牌照相对于规模来说,意义更加重要。
阔别13年
上市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市
12月6日,随着交通银行在上证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实现3笔数量均为1万手的国债、公司债和分离债交易,上市商业银行重返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事实上,银行与交易所债市已经阔别13年。
1997年6月,为防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保障金融业的稳定运行,商业银行根据规定撤离了交易所债券市场并成立了银行间债市。自此,两者长期分立的局面形成,这对企业融资和个人投资理财来说都存在诸多不便。因此,市场各方也一直期待商业银行能重回交易所债券市场。
从2008年以来,监管层就一直在尝试“推进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试点”。2010年10月27日,证监会、央行、银监会联合发表《关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其中指出,试点上市商业银行应在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进行规定业务范围内的债权现券交易,商业银行终于得以重返交易所债券市场。
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存量和交易量约占市场总量的90%。相对于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债市一直处于边缘化状态。“随着商业银行陆续回归交易所债市,‘两市’的差异将逐步减少。”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
NextPage[title]银行收费繁多 银行股估值迭创新低[/title]
银行收费繁多惹众怒
“2元钱”引发行业反思
今年7月,一则众银行同行跨城ATM取款手续费增长一倍的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将银行收费问题顶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由于此举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银行的作法引来众多持卡人的不满,甚至连短暂征收后被叫停的“点钞费”也被重提。
据了解,对银行收费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功能服务费、密码重置费、账单打印服务费等服务费用。
“另外,银行此次惹众怒也有一部分原因是长期以来对收费项目公示不足,有些持卡人都不知道被扣了这些钱,而是通过新闻报道才得知,更觉得气愤。”有分析人士表示。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最贴近民生的金融机构,银行在控制成本、追求利润的同时,应进一步承担社会责任。
8月,银监会、发改委共同起草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有7项服务银行将不得收取任何费用,截至目前,该项办法仍未正式出台。翘首以盼的办法迟迟不出,再次引起消费者的不满。12月15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加强银行服务收费自律工作的六点共识》,对商业银行加强银行服务收费工作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自律要求,包括对涉及社会公众的基本保障性银行服务尽量少收费、对自助机具及电子银行业务等服务尽可能给予优惠、提高收费信息透明度、积极改进服务等。
遭遇拨备传闻突袭
银行股估值迭创新低
9月7日,一则“银监会有可能按照减值准备对贷款总额2.5%的比例计提拨备”的传闻突袭银行股,市场担忧银行股盈利前景令板块承受巨大压力,银行股连续三天全线飘绿。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接二连三的监管政策一直压制着银行股,而拨备传闻如果成真,无疑又是一枚重磅炸弹。按照2.5%的标准,根据今年上市银行半年报,大部分银行将不达标,而且相对于国有大型银行,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与标准相差甚远。
分析师普遍认为,中小型银行的盈利能力将受重大冲击。以某中小上市银行为例,假设按2.5%贷款比例提取拨备,其现有拨备规模将增加一倍左右,根据东莞证券的测算,若要在今年达到这一标准,可能导致该银行2010年的利润下降达48%。
根据上市银行中报,上市银行平均不良资产比例仅为1.28%左右,16家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均出现下降。不良率的下降使得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大幅提高。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拨备覆盖率只反映对已有风险的覆盖水平,并不能反映未来的风险, 而拨备和贷款总额比率则侧重动态的、整体的反应未来的可能产生损失,因此监管层拟以此指标作为补充。
在11月17日印发的名为《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当前重点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中,银监会明确提出,对于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占贷款余额的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5%,同时贷款损失准备金占不良贷款的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150%,两者按孰高要求执行。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