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0-11-12 19:03:48
罗伦
3Q大战依然还在继续,关于马化腾和周鸿祎其人的热论也还在上演。
上周,做了一个《互联网封杀与垄断:“3Q大战”背后的商业规则》的稿子。印象深刻并觉得饶有趣味的是,在我的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刘兴亮还是方兴东,在交流之余都谈到了关于马化腾此番公然“要挟”用户背后的道德问题,尤其是作为运营着一个维系着国内十几亿网友“社交关系”IM(即时通讯)产品的企业家的道德问题。
这让我联想到某个投资人在评论几个互联网企业家时说的话。他说:“周鸿祎马化腾马云,前两个是产品经理,后一个是企业家。”
何出此言?产品经理和企业家的高低在哪里?这是一个很深邃的课题。
“我最惊讶的是,一个占领中国IM工具垄断地位的产品,居然这么脆弱,360一搞外挂,他们就不堪一击了。”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谢文是这么说的。
是的,马化腾就是这么做了,而且采用了一种近乎激进的方式,以至于“我们刚刚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已经成为了时下网络的流行语。然而,如果遥想当年的话,还有多少人还记得,在还未出3Q之战的纷争之前,或许还有很多人把马化腾作为自己的创业偶像。
他的为人我们似乎是知道的。在媒体圈内,马化腾向来也低调,与同期创业的很多互联网人相比,他的行为作风多少是“白面书生”的模样。与同期互联网的一些创业人相比,如网易创始人丁磊、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等,虽然近几年也并不轻易在各大媒体接受专访,似乎也走得是低调路线,但如果仔细追溯他们的早期,也不难发现,单只从媒体版面而言,他们也都曾是呼风唤雨的人物,他们也都或多或少地希望借助媒体之力,来增加公司的曝光率,进而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或许就是搜狐CEO张朝阳了,在电视上看见他接受采似乎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相反,只有马化腾,从创业之初,便埋头做产品,拒媒体于千里之外。
在某周刊近期刊登的“雷人马化腾”的报道中有云:很多人看到他(马化腾)的第一印象会感觉这是一个文静清秀的“谦谦书生”,木讷沉闷。那些有幸进一步接触过他的人,最多的评价是——温文尔雅、低调务实。
该报道还爆料了一位腾讯离职员工的回忆:“他在电梯里见到员工,听到有人跟他打招呼都会很害羞,跟你‘Hi’一下,马上就转身对着电梯门,故意掏出手机来看,其实上面什么也没有……”
人们或许都会问,就是这样的一个马化腾,怎么就做出了如此“艰难”的一个决定?
如果对计算机行业有些热衷的人,应该都还记得当年国内某媒体曾用了一个有些“骇人听闻”的标题作为封面报道的文章:《XX的腾讯》。文中,该媒体将腾讯的扩张战术总结为“四处抄袭,走他人的路、让他人无路可走”。一时间,引起了业内和舆论的高度关注和热议。
后来——当然,这“后来”中,腾讯和马化腾本人还经受了一些什么“遭遇”,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就看到了奇虎360出的那款“QQ保镖”,然后是两个巨头之间你来我往的大战,然后是腾讯做出的“艰难的决定”。
另外,还有这样一个让马化腾输得“很难看”的数据:在这场大战后,根据新浪网发布的民意调查结果,面对“如果在360软件与QQ软件之间必须卸载一个,你会卸载谁”的提问,近150万网民中,有57.6%的人选择抛弃QQ。
谢文分析说,腾讯的表现证明这是一家不成熟的公司,而马化腾说到底仍只是一个“本色演员”。腾讯长得太快、长得太顺,用户规模成了“老大”,有很多强的地方,却缺少一种完整成熟的公司价值观和基本的操作标准,其市场公关的能力也非常弱。
说到公关能力,想起当时在做出“艰难的决定”后,腾讯的公关经理面对众媒体潸然泪下的场面。
如果把公关能力和马化腾的为人联系在一起,让我更为好奇的事情是,在这个“艰难决定”的背后,是怎样的一番纠结和决策?是马化腾最终不敌长此以往的舆论吗?还是真的被360逼到了一个“狗急跳墙”的程度?现在还没有人给我们答案。
但是反观一点,也是我在《互联网封杀与垄断:“3Q大战”背后的商业规则》的撰写中想到的一点,如果与国外的企业家或者成熟的市场运作和监管制度相比,你不得不说,任何的问题,或多或少,都与整个环境相关。
“在美国,这样倚靠山寨和恶性垄断的公司是不可能存在的。而流氓土匪做大了,我们的政府也会对其采取保护措施,类似三鹿奶粉,一旦成为经济支柱了, 所谓的法律也就不存在了。”这是在看了我的报道之后,一个行业内的人做出的评论。
虽然上述说法有些偏激,但是不得不说,这其实是许多所谓的“大战”背后的深层原因。
法学专家已经明确表示,要通过司法的程序去解决3Q大战是相当渺茫。然而在另一方面,国外诸多类似的案例和它们最后的结局,都无不让人心存唏嘘。
在未来,有许多乌托邦我们是看不到的,但是,可以聊以自慰的是,至少,我们或许还能有幸看到这场3Q大战的最终回。
我是拭目以待的。当然,也希望它最后不会成为一个不了了之的乌龙。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