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0-10-22 08:46:39
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上,与会各方一致表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方需要加强汇率合作和货币融合,构建相对稳定、适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汇率机制。
降低对第三方货币的依赖
在本次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表示,中国和东盟新兴市场国家必须进一步加强金融经济合作,以巩固和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复苏。同时积极鼓励在区域贸易中采用本币结算,降低对第三方货币的依赖和货币风险,促进本区域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
他指出,“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世界经济结构性的矛盾还比较突出,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和东盟新兴市场国家必须进一步加强金融经济合作,以巩固和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复苏。”
本次金融危机,令世界各国清醒地认识到以单一美元为国际结算货币的缺陷越来越大。在反思危机产生根源的同时,各国都提出了加强国际间监管及扩大国际货币种类的各种意见和建议。
2008年底,中国与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签署了6份总额为635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2009年以来,为共同抵御危机,亚洲各国央行建立本币互换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货币管理当局签署了总额为30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贸易,支持直接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
8月26日,在越南参加“中国东盟10+1经贸部长会议”的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如果各方愿意,希望中国和东盟国家进行贸易的时候,能够以人民币或者其他有关国家的货币进行结算。
区域内汇率稳定促贸易
“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推广双边贸易本币结算,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继续根据对外交往的需要,与有关国家签订本币互换协议,支持本币互换人民币资金,用于跨境贸易和直接投资。”李东荣说。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方面贸易需要通过货币来进行结算,汇率的稳定与否会影响到贸易双方的收益。
另一方面,现在的国际贸易往往跟贸易融资相关联,比如出口信贷和出口融资,这些也涉及到用哪种货币来交易的问题。为了使贸易能够顺利进行,有必要在区域内保持结算货币的汇率稳定。
他表示,为了区域内的贸易能够顺利展开,最好是利用本区域内稳定的货币来结算,因为区域内的国家之间有汇率稳定的协议,并且互相提供贸易融资合作协议,有了贸易融资的支持,贸易将更为顺利。
事实上,在云南、广西两省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长年占比保持在90%以上,享有“第二美元”的称号。人民币已在这一地区充当准区域货币的角色。
中国社科院重点课题“国际化战略中的人民币区域化”报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增强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二是对外贸易和投资可以使用本国货币计价和结算,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随之减小。三是进一步促进我国边境贸易的发展。四是发行世界货币则相当于从别国征收铸币税,这种收益基本是无成本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稿件声明】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如需转载或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官网:http://www.nbd.com.cn |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