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二次开发银保客户 沪上险企重金挖角打造代理人团队

2010-09-29 01:46:53

每经记者  李听  发自上海

        沪上多家保险公司正在上演“人才争夺战”。

        “最近一家同行公司希望我能跳槽过去。条件丰厚得令人心动。”昨日(9月28日),在上海商业区的一家咖啡厅,上海某中型保险公司个险渠道业务经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我目前所在保险公司底薪接近1万,加上团队业务提成,每月到手差不多一万多。但我跳槽后,作为业务经理,我可以自行组建30人团队,通过相应考核的话,每个月可以拿到18000元津贴,再加上团队业务产出,估计每月收入至少翻番。”

“每月比原公司多1万”

        据上述业务经理介绍,如若跳槽,其将是新公司个险渠道代理人团队负责人。

        “新公司设定的考核指标,相对来说并不严格,完成起来比较容易。”上述业务经理告诉记者。

        “一般来说,业务经理的收入主要分三块,一是津贴、二是个人保费佣金、三是团队保费佣金。”上述业务经理表示,“因为津贴较高,所以同样的业务产出,在新公司我的收入每月要比原公司多1万多元。”

        该人士称,“就行业平均水平来说,一般个险渠道,作为团队负责人,可以拿到团队保费收入的6%~8%做为我的佣金收入,以此计算,待遇确实可算丰厚。”

        不过,新公司在表达诚意的同时也对此设定了一些限制条件,比如,记者发现,在该补充协议中,“乙方(聘用人员)提前终止《保险代理合同书》,或者乙方因考核、违法、违规、违纪等被甲方提前终止《保险代理合同书》,乙方应向甲方退还甲方约定向乙方支付的全部奖金”。

银保之后的新战略

        上述业务经理表示,新公司重金挖掘人才,主要是为了快速组建庞大的代理人队伍,“新公司很直接地表示,组建代理人队伍,目的就是二次开发银保合同到期的客户资源。”

        此前,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指出,今年上半年银保业务保费收入占人身险业务比重超过50%。然而,一家大型保险机构的业务经理表示,从利润角度而言,银保销售产品以趸交产品或者5年期以下的期缴产品为主,受缴费期限和银行手续费的影响,银保业务的利润空间远低于个人代理业务产生的利润。

        该业务经理称,作为应对之策,银保客户到期之后,客户资源将被移交到个人营销渠道,让代理人对原银保客户进行二次开发,进而提升寿险公司的利润空间。

        “银保渠道占据了非常宝贵而数量庞大的银保客户群体。如果能把银保客户转变为个人代理客户,不仅转化率高,利润也将大为增长。”

        “银保客户保险合同到期之后,个人代理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一位保险公司业务经理表示,“然而要想“吃下”如此庞大的蛋糕,以目前的代理人规模而言显然力不从心。因此各家公司不惜血本,开始重金打造代理人团队。”

重金抢夺人才

        一位保险银保渠道业务经理向记者表示,他所在的保险公司,有部分中高层秘密召集人马,准备集体跳槽,为此,该公司上海的高层还曾紧急约见相关中层管理者面谈。

        一位曾经面临被挖的保险公司中层管理干部对记者表示,他跳槽的事情被公司知道后,总公司已经多次派人跟他谈话,“帮助”他从职业生涯上重新进行规划。

        该人士透露,目前也有部分保险公司高层向业务管理干部  “吹风”,表示公司高层正在筹划较大水平地提高业务管理干部及业务骨干的收入水平。

        而对于跳槽现象,新华人寿一位业务经理表示,保险同业之间相互流动是正常情况,一些保险公司推出一些新的举措,可以促进行业的发展,对竞争对手制订新的策略也是一种推动的力量。

        金盛保险一位业务管理人士认为,高薪挖角有“拔苗助长”之嫌,高额补贴可能会诱导保险公司从业人员虚假保单的产生,在一段时期的“繁荣”之后,可能会形成一波退保潮,对行业和公司造成很大的伤害。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