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企业:担心汇兑风险

2010-09-02 02:45:52

每经记者  印峥嵘  发自上海

        继今年8月,外管局取消强制结汇制度后,近日又颁布通知,在北京、江苏、山东、广东允许部分试点企业将出口收入存放在海外。但是,汇兑损益风险谁来承担?央行还是企业?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的多家外贸企业坦言最关心汇兑损益风险,专家称试点必然伴随着汇率风险由央行向企业的转移,但也将给企业带来更多选择的余地。

企业:最关注汇兑损益风险

        针对试点企业外汇收入可存放在海外账户,沪上某中小型外贸企业负责人表示,“最关注汇兑损益风险,现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增加,央行新的政策意味着汇率风险将转嫁到企业身上。”

        “以前外汇应收款到账后,财务会到商业银行办理结汇,只要按规定列明资金用途、签署结汇资金用途真实的保证书,就能顺利结汇,多年下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强制结汇的制度。”

        “结汇成功意味着企业的汇率风险发生转移。这些外汇最后都会通过商业银行卖到央行,央行再对外汇储备进行分散投资,投资成功还是失败和企业没有直接关系。”

        “新的试点方案逼着我们日后结汇前要先考虑一下,到底是拿人民币划算还是拿外币划算,无形中会承担更多的风险。”上述人士称。

        至于外汇收入直接在海外投资,上述人士称,“外贸企业的外汇收入不可能全部留在海外,结汇以后要给工人发工资或者偿还原材料欠款,企业的闲置资金其实很少。”

        浙江温州的一位外贸企业主告诉记者,强制结汇制度其实已经悄然放松了一段时间,不过只限于外贸企业在国内的合法账户。“公司在工行有一个美元账户,一笔20多万美元的款项打进来,账上放一段时间完全没问题,银行不会主动催财务去结汇。”

        至于如果将外汇收入存放在海外,上述人士表示,“对海外投资渠道和海外银行的运作不熟悉,相关的合作经验很少,需要考察以后再决定。”

        接受采访的一位山东地区外贸企业负责人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新规出台后企业的外汇收入可以直接存放在香港的账户,给企业海外投资活动带来便利。

        “以前公司曾参与竞购海外的铁矿,当时按规定必须先向外管局审批,审批通过了才能向海外汇款并且参与竞标,私自向海外汇款是犯罪行为。”

        “外管局一般不会阻挠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但是走完审批流程会耽误时间”,上述人士称,“新的条例则更加灵活,相当于减少了中间环节。”

专家:新规让企业选择的余地更大

        针对企业的顾虑,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政策顾问张陶伟表示,放松强制结汇制度对企业来讲有利有弊,利处在于增加了企业的灵活性;而政策的调整必然面临风险的转移,企业汇兑损益的风险也会增加。

        “强制结汇制度下,汇率风险相当于是由国家扛着,但同时会增加国内货币投放量,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加。”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强制结汇制度出台的背景是外汇紧缺,而现在国际国内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试点将企业的出口收入存放境外,减少了企业的汇兑损失。在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企业结汇则可获利。总的来看,对企业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有好处。”

        曹远征还表示,新规不存在央行向企业转嫁风险的问题,甚至还能增强企业在海外投资的灵活性。“事实上,企业如果担心海外资产的安全,可以通过和商业银行签订远期合约或者购买套期保值、互换产品对冲汇率风险。”

        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行的也是“藏汇于民”的制度,“藏汇于国”会给外界造成我国外汇储备庞大的“假象”,带来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不利于我国出口的复苏。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已经成了一种负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