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商业精选

每经网首页 > 商业精选 > 正文

半程入账盘点:世博会盈利几无悬念

2010-08-20 03:07:23

Graywatermark.thumb_head

每经记者  陶斯然  发自上海

        从开幕前几日的遇冷,到日前游客人数突破4000万大关,上海世博会的表现走出了一条低开高走的上升曲线。即便是上海经历了一个罕见的高温夏日,也挡不住游客的热情。

        如果说一百多天前,人们对上海世博会的盈利能力尚存一丝疑虑的话,在当下世博日程过半之际,这个答案已经揭晓——如无意外,本届世博会将以盈利告终。唯一的悬念在于,上海世博会能否打破大阪世博会155亿日元(约1.46亿美元)的盈利纪录。

世博盈利无忧

        从某种意义而言,“中国奇迹”正在拯救世博会这一品牌: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亏损5.5亿美元;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创纪录地亏损了10.06亿美元;但在上海,世博会却很有可能在日程刚刚过半之际就已经实现了盈利。

        先来看看上海世博会的成本是多少。如不计算世博园区以外配套工程的投入,据官方公布,世博园区内的建设费用为180亿元,运营费用为106亿元。考虑到部分数字未来可能出现修正,整个世博会成本约在300亿元。

        而在收入方面,将主要由门票收入、赞助和特许产品的销售构成。

        事实上,上述三大主要项目带来的收入,在世博日程过半之际,或已经超过了整个世博园区内的建设费用和运营费用。

        首先是门票收入。8月14日,上海世博会已召开了106天,当日,上海世博会游客人数突破4000万人次。以160元一张门票的官方价格来计算,仅门票就将为世博带来不菲的收入。

        而赞助费用在世博会开始之后就不再变化。上海世博局一位市场部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一项收入被定格在70亿元。

        世博特许商品的销售成为最大的“惊喜”。5月初,世博局公布的世博特许商品销售额还仅有140亿元,而据上海市商务委7月初的最新数据,全国31个省区市5500多个世博特许商品销售店的总销售额已达到215亿元,提前数月完成了原定的销售目标。综上,世博收入迄今或已经超过300亿元。

        一位世博局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特许商品种类繁多,利润率不一,且特许商品的收入各方还要再分摊。因此很难准确给出一个具体的利润率。不过,应该还是很可观。”

        在世博开始之前,上海政府方面表示,本届世博的目标是“不赚不赔”,在这一前提下,官方的预测是,本届世博会游客将达到7000万人次、世博特许商品营销收入将达到200亿元。而今,世博特许商品销售早已突破200亿元大关,同时,截至目前,世博参观人次每天平均为37.7万,如果按照184天的世博总天数来计算,最终世博参观总人次将约等于预期的7000万人次的目标。在依然有两个月的情况下,上海世博会盈利已无悬念。

能否打破记录?

        世博半程过后,其能否盈利的悬念已经消散。目前,唯一留下的悬念在于,上海世博会能否成为历史上最赚钱的世博会。

        世博能否赚钱,与游客人数息息相关。8月14日,世博局称,世博参观人次突破4000万人次大关。8月初,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世博售票已经销售了5500万张,且还在持续增长之中。俞正声表示,“手里有票而没有入园的,大概还有近2000万人次。如果9月、10月,每个月使用1500万张的话,平均一天就是50万人次。”

        “考虑到7、8月的高温天气,进入9月之后,在世博即将闭幕的刺激下,世博参观人数或将创新高。”大部分媒体纷纷如此预测。而一位人保财险的工作人员则表示,“由于预期未来两个月参观人流将增加,公司也已经采取措施以应付更加复杂的情况。”

        而世博特许商品的销售,则有望不断给世博盈利带来稳定且巨大的“现金流”。2009年底,世博特许商品的销售额仅为31亿元,而至2010年5月世博开幕时,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40亿元。到了2010年6月底,世博特许商品的销售总额已经达到了215亿元,这意味着在两个月的时间里销售了近70亿元,平均每个月销售35亿元。分析人士预测,世博还剩下两个半月的时间,加上在世博结束之后世博特许商品还将有一段时间热销,世博特许商品的销售总额将轻松突破250亿元。

        如以上述数据预测计算,整个世博会市场收入或将超过400亿元,但由于目前无法得知世博特许商品的分摊比例,难以获知相较官方286亿元的世博园区总投入,上海世博会的确切收入,不过无论如何,世博将于两个月后的10月30日结束,届时所有答案都将揭晓。而世博历史上最赚钱的世博会——日本大阪世博会的纪录,看上去已经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世博数字

4000万

        8月14日,世博游客人数突破4000万人次,达4000.12万。

215亿元

        截至2010年6月,已经累计销售出价值达215亿元的世博特许商品,提前四个月超额完成了原定200亿元的销售目标。

5500万

        8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已经售出5500万张世博门票,且该数据还在持续增长。

相关新闻

世博第一拍落槌  超底价四倍成交

        8月17日,上海世博会资产第一次拍卖在上海结束,本次拍卖最终总成交数字被定格在162万元。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拍卖品的总起拍价被定为32万元,最终成交价格超过底价近4倍。

        据了解,首个拍卖品是在世博开幕式表演之中带领旗船方阵穿越黄浦江的头船动力艇,起拍价为8万元,几分钟之后价格就被众人拉高至接近30万元,最终该船以36万元的价格被一从事园林绿化的民营企业家获得。随后,该企业家还将另一艘动力艇和一艘无动力旗船收入自己的囊中。三条船的总价达到了83.5万元。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几乎相当于买三艘全新的船的价格。

        “未来这些船会安置在我的农家乐项目之中,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观。”上述民营企业家表示。据了解,共有48位个人和企业参加了本次竞拍,绝大部分产品都会被用于旅游等用途。

        “拍卖的热情和价格都出乎我的意料,希望今后还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拍卖结束后,世博局副局长黄健之表示。

        而随着第一拍的落槌,世博拍卖也将走向常态。“第一次我们拍卖的世博商品还不多,也比较保守,总成交价格并不高。而在未来则有望有更多的世博商品、设施加入到拍卖中来。”本次拍卖的组织者上海国拍的一位工作人员如此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有营销专家表示,世博资产之于旅游业有其特殊的意义,本次超过底价4倍的成交价格也显示了世博的辐射效应。

世博半程微博

  “世博决不用行政手段组织观众”——俞正声

        俞正声坦承,世博会是他工作那么多年来最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千千万万同志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世博取得了现在的成绩,办博实践证明,上海的干部群众完全可以信任,可以依赖。

        “世博诞生奇迹,至今未发生事故”——人民网

        人民网的评论认为,世博的组织堪称奇迹。从5月份的日均28万客流,到7月份的日均超过45万客流,涌入仅仅3.28平方公里的上海世博园区,至今没有发生一起拥挤踩踏事故,没有出现群体食物中毒的事件。

        “五月不看世博,六月徒伤悲,七月徒伤悲,八月徒伤悲”——众网民

        面对当下节节攀高的人数和火辣辣的夏日,不少网友认为,随着世博过半,在高温天气渐弱之后,世博有望再次迎来参观客流高峰。

        “国民素质是世博会最大的展品”——杨福家院士

        世博会是一场文明的盛会,也是对游客素质的一场考验。中科院院士杨福家就此发文认为,只要能做到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就能使中国人在世界上站得更直、站得更稳。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联系电话:021-60900099转688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