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保险公司:低碳技术风险带来新商机

2010-06-02 01:39:24

每经实习记者  葛翠翠  记者  万敏发自北京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侯变化大会上,中国作出了2020年国内单位总值二氧化碳下降25%、风电全球第一、水电容量全球第一等承诺。对于险企而言,这些数字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险企低碳可掘金

        “中国绿色经济行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保险公司需要与时俱进;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就可能会错失机会。”达信(北京)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朴(PaulWilkins)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

        “在中国,保险提供产品性能的保障时间是25年,但刚刚起步的光伏企业能否活过25年还是个问题,那么25年后当这些公司资不抵债甚至破产倒闭了,保险公司是否可以确保仍然执行赔付责任?对于太阳能电厂和运营商而言,一年的阳光强度,日照时间对太阳能发电量影响显著,项目就可能无法获得预期的回报”在韦朴的描述中,低碳技术方兴未艾,它们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也就为保险公司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的提供了空间。

中外险企争打“低碳牌”

        在国内的保险公司中,“低碳”概念也一再被提及。

        早在2007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下发  《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后,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就开始起步。中国人保已在湖北、辽宁、重庆等地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2010年以来,多家保险公司都打出低碳牌。天平车险宣布即将推出绿色车险产品;4月份,中国平安启动“低碳100行动计划”,该计划包含环境污染责任险、针对气候恶劣地区的小额保险等21项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

        韦朴指出,在中国保险市场上,能为高新技术提供保险产品的企业有外资也有中资。“中国环保局在全国范围推行环境责任险试点,我们看到人保、平安都参与了这些工作。”

        但以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来论,中国传统保险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低碳领域的竞争相对落后。

        “今年7月1日,新的《侵权责任法》就要生效,该法在企业的环境责任方面有一些重大改变,比如采取了一个举证倒置的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企业的抗辩费用就会很高,我们估计,会有很多企业选择环境责任险来规避一些风险,”韦朴表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