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要闻

每经网首页 > 要闻 > 正文

央行报告:价格上行压力增加

2010-05-11 02:54:36

每经实习记者  贺麒麟  发自上海

        通胀压力渐显。昨日(5月10日)央行发布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中指出,通胀的潜在压力值得关注。总体来看价格上行压力相对更大,价格稳定的潜在威胁有所增加。

        报告并称,未来一段时期,外汇净流入趋势仍将持续,但央行仍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央行警惕通胀压力

        央行在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称,有必要关注潜在的物价上涨压力。

        该报告称,当前外需还在恢复之中,国内工业产能较为充裕,有利于稳定价格。但在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经济总体复苏的大背景下,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呈上升态势,伴随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回升,市场信心逐步增强,我国价格上行的压力也在增加。

        央行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指数较上季降2.3个百分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65.6%,仍处于较高水平。

        央行警告称,通货膨胀预期上升,例如劳动力成本、资源价格和环境成本都在上升,这将可能影响整体物价水平。总体来看价格上行压力相对更大,价格稳定的潜在威胁有所增加。

        然而,央行表示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相对均衡地安排全年贷款投放节奏,防止大起大落。

        报告中并表示,央行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央行正是在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目的在于回收流动性。

        左小蕾表示,为了回收市场上过剩的流动性,央行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如4月份重启了3年期央票,5月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未来央行仍将根据需要,来选择货币工具的使用。

汇率形成机制措辞有变

        该报告还称,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国际收支仍将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外汇净流入趋势仍将持续。

        报告称,第一季度,我国外汇净流入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外汇储备继续增长,外汇供过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结售汇顺差同比增长117%,2009年同期为下降73%。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2.45万亿美元,较2009年末增加479亿美元。

        报告并称,虽然未来主要经济体重新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金融领域风险尚未完全消除,全球经济复苏之路难以一帆风顺,国际资本跨境流动可能出现较大波动。受此影响,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国际收支仍将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外汇净流入趋势仍将持续。

        对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未来走势,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按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央行相关措辞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坚信今年夏季人民币汇率将退出目前盯住美元的形成机制。

        而在此前的2009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的表述为“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王庆表示,通过对比两个货币政策报告有关人民币汇率的表述,他认为这是中国央行首次明确表达其有意改变目前的汇率形成机制。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