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0-04-23 16:25:57
每经记者 程元辉 发自上海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1360万辆,实现40%以上的超速增长,成为全球汽车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汽车增长最快的市场。
中国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意味中国汽车市场提前复苏,2010年中国汽车将进入后复苏时代。
对雄心勃勃的汽车企业来说,在后复苏时代中,谁的江山会易主,谁又将成为明日黄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欲通过对中国汽车集团势力的彼消此长,新锐势力的成长以及外资汽车企业在中国角逐,来剖析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优胜者。
汽车“五虎”暗战兼并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掌握的数据,2008年中国共拥有82个汽车集团,目前14家汽车集团已经停产。
这几年,上汽整合南汽,广汽联姻长丰汽车,长安重组新中航汽车资产以及江淮与奇瑞合并以及北汽收购福汽等多有传闻,种种迹象表明,汽车集团的洗牌已经渐入高潮。
面对新一轮的洗牌高潮,排名前列的汽车集团谋求掌握市场话语权,成为中国汽车集团的“第一汽车集团”。
过去三十年,中国有汽车集团一直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占用者,这些占有主导地位的企业包括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江淮和福汽等汽车集团。由于历史原因和企业发展快慢,汽车集团逐渐形成了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和北汽第一梯队。
根据2009年数据,汽车集团销售前五名的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和北汽,销量分别为272万辆、194万辆、189万辆、186万辆和124万辆,约占全国总销量的70%。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拿破仑曾经这么说,这句话被引入到现代企业发展的版本是“不想当龙头老大的企业不是好企业”,同是国有企业,但竞争自然难免。
2010年,汽车集团第一梯队迎来新格局。中汽协发布新一轮的座次表,排名前五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是:上汽、长安、一汽、东风、北汽,长安已经跃居副班长的位置。数据显示,前三月长安销量为72.万辆,一汽和东风销量分别为63万辆和62万辆,长安在超越一汽和东风的同时也逐渐拉开差距向上汽靠拢。
分析人士认为,长安快速坐稳第二交椅的原因有二,一是长安车型适合国家政策补贴范围之内的较多,二是哈飞和昌河对长安的销量有较大的贡献。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长安汽车超越一汽和东风的路径与上汽的超越路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2007年底,上汽整合南汽,整合之后,上汽快速超越一汽;去年年中,长安汽车重组新中航汽车资产,是年,哈飞与昌河为长安贡献40万销量,东风因与新中航汽车资产失之交臂,地位进一步下滑。同时,广汽在联姻长丰汽车之后,也使其整体实力大为增长。
相比,一汽和东风在国内对汽车集团没有重组进程,第一和第二的地位已经彻底丢失。 “城头变幻大王旗,一汽、东风已经不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和第二了,汽车集团要重新排资论辈了,”一位业内人士笑评新出炉的排名表。
日前上汽已率先公布2010年产销目标力争超过300万辆,长安、一汽与东风虽未公布,但预计都将超过200万辆,同时北汽估计会加快重组福汽,增加自身实力。
根据第一季度数据,前五名的市场份额达到78%,而前十名份额才为87%,这意味排名6-10的企业市场份额越10%,时不排除汽车集团势力进一步重组合并。
新三剑客:奇瑞 比亚迪 吉利汽车
一汽、东风和上汽在通过合资道路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其领导者竺延风、苗圩和胡茂元被认为汽车界的“三剑客”。
如今,“三剑客”老去,以尹同耀领导的奇瑞、王传福领导的比亚迪以及李书福领导的吉利汽车成为车坛“新三剑客”,是中国汽车企业的新势力,是逐鹿中国汽车最高领域的好苗子。
“新三剑客”奇瑞、比亚迪和吉利汽车是坚持自主发展汽车技术的标志性企业,对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三家企业发布的数据看,2009年,奇瑞全年销量超50万辆,创造了自主品牌年度销量新纪录,其排名也上升至第六位。
2009年,比亚迪销量达到44.8万辆,较2008年销量增长了162.40%。去年全年,吉利汽车共售出32.7万辆轿车,比2008年上升60%。
在今年第一季度销量排名中,奇瑞和比亚迪排名也挤进前十,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轿车生产企业中,比亚迪前三季度16.3万辆增长100%排名第四,奇瑞和吉利分别以12万辆和11万辆,分居7和8的排名。
尽管销售数据上不如汽车集团,但是只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已经不错,三家企业也在今年纷纷上调了产销计划。
奇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德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奇瑞2010年的销量目标确保70万辆,力争达到90万辆。”
比亚迪在去年增长160%之后,今年定下了增长100%的任务,2010年销售目标是80万辆;吉利汽车定的目标则相对保守,目标是41万辆,由于成功并购沃尔沃,总销量可达到70万辆。(2009年沃尔沃轿车在全球销售约33.5万辆)
不可忽视的是,三家自主品牌已经完成了汽车核心技术的储备,处于快速发展中,已经从国有汽车集团的阴影中站出来,代表中国汽车技术和生产水平。
从长期看,奇瑞、比亚迪和吉利汽车在布局长逐渐完善,仍然有较高的成长空间。经过最近几年的打造,在奇瑞汽车母品牌下,形成由大众品牌奇瑞、中高端乘用车品牌瑞麒、中高端商务车品牌威麟及民生品牌开瑞四大产品品牌,同时完成了新能源产品的布局,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家轿、微车、商用车、高端品牌和新能源产品的综合型汽车集团。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今年奇瑞汽车还会在轻型卡车上有所动作,逐渐完善汽车产品线的布局。
比亚迪是中国汽车纯电动汽车领跑者,目前深圳政府已经在本市建设充电桩来满足纯电动汽车的产化进程,根据深圳的实行,全国27个城市也将进入充电桩普及阶段,无疑比亚迪又将迎来新的春天。
吉利汽车将通过收购走向国际舞台。目前建立了全球鹰、帝豪和英伦等高级品牌,在中国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加强。此外,吉利汽车在资本市场运作非常成熟,在产业发展方向明确的情况下,发展速度也会提速。
中外汽车集团博弈
在中国势力主导的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夹杂着外资汽车的势力。在马路上,基本上都会看到大众、通用、丰田、日产和现代等品牌车型,一度代替本土企业成为市场的主角。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是走“以市场换技术”还是走坚持自主研发两条道路的选择上进行大讨论,“以市场换技术”显然能使企业快速脱离困境,因而成为众多国有汽车集团的首选。
从上世纪末,中国汽车合资大门对跨国集团开放,国外汽车就凭漂亮的外形、先进的技术和强有力的市场营销占据了中国市场,这导致中国企业在市场上完全丧失了话语权。
2005年前后,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只占有25%左右市场份额,跨国公司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执牛耳者,中国汽车企业的危机感达到最强。
一位上海汽车人士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国有汽车在以技术换市场中被各个击破,中国汽车被跨国企业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炮制。”
在“新三剑客”以及上汽、江淮和东风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之后,2009年,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慢慢收复失地。2009年自主品牌销售457.70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44%,比2008年提高4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在今年第一季度再次提高到49%,日系、德系、美系、韩系和法系在乘用车市场份额依次为20%、12%、10%、7%和3%。
跨国企业市场份额的下滑并不代表其销量下降,与中国汽车企业一样,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份额仍快速成长。
以大众汽车为例,去年,大众汽车集团在华销量增长36.7%,2010年一季度其在华(包括香港)销量45.6万辆,同比增长60%。大众汽车集团表示,今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长将高于预期,而大众汽车集团在华销量增幅至少达到25%。
此外豪华品牌宝马集团宣布2009年BMW和MINI汽车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总销量达9万辆,与2008年相比增长38%。
可以预计的是,中国汽车市场仍然是跨国汽车集团当前最好的“救命稻草”,中国汽车企业还未羽毛丰满,他们不会轻易放弃对中国市场的竞争。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