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消费新陷阱: 网购请防十大黑招

2010-03-12 02:00:22

一连串数字提醒我们,“3·15”不是一场秀,而是一场涉及千万人切身利益的战斗。这场战斗不只发生在3月15日,它是长期的,也是艰巨的。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又是一年“3·15”,又到全民打假日。

        早在1986年3月15日,我国就开始开展“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但直到今天,消费者的权益依然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以至于打假的呼声越来越高。

        今年“3·15”的主题是“消费与服务”,首次把“服务”提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

        事实上,“卖产品不如卖服务”,已成为许多优秀企业的制胜秘诀。进入网络时代,这句话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购物方便,却设下新的消费陷阱,更多的纠纷随影而来。

        网购不只是时尚,也是对社会责任的检验。当我们轻点鼠标确认购买时,就与卖家、网络平台、支付平台、物流公司以及银行等都产生了事实上的联系。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买到的就不是商品,而是苦恼。可见,这种交易模式暗藏着更大的交易风险和道德风险。

        卓越“25元门”、新蛋网“误单门”,就是这些风险的“兑现”。这些事件让许多受到损害的消费者感到迷惑:到底谁是谁的上帝?!

        更大的风险在于,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下一个“门”事件肯定还会发生,“门”事件还会更多。我会是下一个倒霉的消费者吗?一想到这里,顿时寒意穿透脊梁。

        《每日经济新闻》对这类维权案例的报道,无意于对卖家或买家的过分责难,无意于对谁对谁错的辨别纠缠,而是希望通过这样一组“标本式”调查,引起全社会对这些纠纷的根源进行反思。

        在一边要刺激消费,一边又纠纷不断的今天,冷静、透彻的思考尤显珍贵。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各级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36799件,解决58834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3557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6060件,加倍赔偿金额1104万元。

        这一连串数字提醒我们,“3·15”不是一场秀,而是一场涉及千万人切身利益的战斗。这场战斗不只发生在3月15日,它是长期的,也是艰巨的。

        因此,我们宣扬“3·15”,为的是要忘记“3·15”。等到消费真正变成一种享受的那一天,它才会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