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美债“重量级武器”威力有限
2010-02-26 03:54:22
刘笑飞(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
2月16日,美国财政部公布,去年12月日本增持美国国债115亿美元,超过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债主”。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中国12月减持美国国债342亿美元,现持有数为7554亿美元。
从金额上来看,在2009年的前11个月里,中国对美国国债的减持绝大多数都不超过100亿美元,在12月却突然大幅增加至342亿美元,变化颇大。消息出来后,很多人都很兴奋,说我们终于开始动用重量级武器了,且看美国人这回如何收拾。
这样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减持美债是否能起到重量级的作用,我颇不肯定。
长期以来,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债务一直是个让人争论不休的问题。自从当上美国“第一大债主”后,中国的一举一动更是倍受关注。去年,美国经济遭受重创,中国每一次增持美国国债都受到指责,认为在“聪明耗子”纷纷跳船的时刻,中国继续增持美债属于不智投资。但换个角度来讲,相对于博取收益而言,保障资产安全是更为重要的事。这一轮金融危机奠定了美国国债的避险地位,虽然说在低息环境下弃短养长,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投资策略,但中国选择世界经济不稳定的时候增持,是不容易让人挑出错来的。所以当世界经济恢复的迹象愈加明显,美国加息与通胀预期增加时,适当减少持有美债,可以看作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
从结构上来讲,自2009年开始,中国总体上在不断地减持短期美国国债,前前后后下降了60%以上,转而增持相当规模的一年期以上国债。这段时间来,陆续有短债到期,如果我们认购的速度再放慢一些,看起来当然就是美国的国债“被减持”了。
从汇率角度看,这段时间美元的走势比较诡异,当弱不弱,让人心里没底。我们可以用“不是美元变好了,而是欧元变坏了”来解释这个问题,但显然它不是问题的全部。况且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积累,到今年更加明显,国内国外的研究机构纷纷吹风,外汇贷款需求急剧增加,使得国内各大金融机构有愿望从海外调回美元,维系国内客户,从而引起美债的减少。
而且2009年以来,我们的投资热情高涨,大举出海、投资收购,收购范围从矿山到汽车无所不包,搞得澳大利亚等国又爱又恨。这些投资,也都是要美元的。可惜的是,这种全球投资收购仍处于财大气不粗的阶段,不但铁矿主漫天要价,连索马里海盗都想从中分杯羹出来。
至于减持是否能够起到大家猜测的“震慑”作用,我想可能作用不大。我们都知道,至少从目前的经济情况看,美国是还不起它举借的全部债务的,美国国债目前的作用除了吸收资金,更有调节市场的作用。世界各国均或多或少地持有美债。从经济实力上看,2008年我们的GDP是30万亿人民币,大约是美国的30%。如果中国真的大举抛售,殃及的不仅仅是美国、日本,城门失了大火,池子里哪条鱼的日子都不会好过,因而必然会受到多个国家的反对,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结果,是中国不得不考虑的事情。因而这种“重量级武器”,其实有的只是重量,威力是大受限制的。
再仔细些想,减持了美债,还要看看减下来的钱都去了哪里。比如欧元是投资机会,还是真的走下低谷?况且在这个时间窗口,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恰好”减少了一些,调整一下资金和资产配置,确实能够让一些对中国不满的人闭上嘴巴,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