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头条

每经网首页 > 头条 > 正文

“禁贷”声中 银行否认1月信贷“失控”

2010-01-21 04:35:13

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叫停部分银行信贷投放”、“额外要求部分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枚枚信贷监管的重磅  “炸弹”在昨日(1月20日)集中投向市场。市场普遍解读为新年这几周的新增信贷规模或已远超监管层可接受的范围。不过,无论是传闻中“信贷受限”的银行,还是更为“自由”的银行,都不认为1月份信贷已经“失控”。

1月信贷高峰不是“失控”

        虽然“禁贷”传言被监管层否认,但据《每日经济新闻》从其他渠道获悉,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的上海分行已经更为注重“信贷节奏”,而交通银行和深发展等银行仍旧“按部就班”的发放信贷。

        “我们年初的投放不是很激进,所以到目前为止基本没有感受到收缩的压力。”深发展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传闻中  “信贷受限”的银行还是更为“自由”的银行,都不认为1月份信贷已经“失控”,也不认为监管层此时需要出狠招。

        “我们没有看到今年1月份和去年1月份有什么不同”,一家大型国有银行上海分行高层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1月份之所以和其他月份相比信贷投放规模较大,主要源于去年12月份积累的贷款需求在当前释放。

        “这不仅是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也是银行业的一个惯例,2009年年初如此,2007年也是如此,2008年恰逢宏观调控的高峰,情况有些特殊。”

        所谓商业行为是指,比较今年1月和10月发放贷款,如果期限均为1年,两者提取的贷款准备金相同,但前者却可以收息11个月,后者只能收息2个月(计入今年收入)。这种“早放贷、早受益”的思路,在以“时间点”为考核标准的大型银行更为明显。

        因此,在多位受访的上海银行业内人士看来,仅以新年第一周或者第一旬的数据去判断全年的信贷规模并不科学。而且据此即限制部分商业银行在1月最后10个工作日继续放款,甚至关闭贷款系统“并不合理”。

银行信贷边“放”边看

        “我觉得还没到‘出此下策’的时候吧。”一银行内部人士认为,据其和业内其他银行人士的交流,似乎都没有接收到任何“窗口指导”的内容。

        “贷款的发放还在照常进行。”该人士表示,即使有“窗口指导”可能也更多是针对银行的全年信贷发放设定额度,而要求银行在一个具体时段停止放款,可操作性并不是很强,对银行的业务的连贯性影响也非常大。

        “我个人感觉,在政策面多次强调均衡投放后,银行的‘惯例’多少显得有些不协调,尤其现在市场对信贷投放数据太过敏感。”一银行投行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记者随后从上海部分银行获悉,目前各行基本确定了一个信贷投放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但都没有定死。“主要还是看实体经济复苏的程度和政策的变化”,一银行内部人士坦陈,最终下发的任务目标应该是春节后甚至3月份。

        或许正是由于银行的这种  “灵活”,从监管者的角度而言,如果在投放最旺盛的1季度控制不住,没有与市场形成逆周期,日后再紧恐“木已成舟”。

        “去年我们‘抢跑’得还是比较及时,这其实也是我们坚持均衡增长策略的回报。”一位要求匿名的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陈。

        据了解,该行在去年11月成功打包转让了一笔价值数十亿的存量贷款,空出不小的额度,当时上述人士即向总行申请上海分行可立即放款而不用等到今年,并获得总行批准。“这样,实际上我们只‘损失’了一个月的利息(计入2009年),今年却可以收取全年利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今年可能的窗口指导对盈利的影响。”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