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机构

每经网首页 > 机构 > 正文

瑞银:替代信贷理财品 需要信贷转让市场

2010-01-20 04:32:38

每经记者  陈珂  发自上海

        1月19日,瑞银投资研究董事王瑶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中国不同类型的银行的贷存比差别特别大,有一些超过80%而另外一些还在60%以下,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需要一个更具有流动性、更加开放的可以转让信贷资产的市场和平台,才能解决行业不平衡的状态。

需要替代平台

        在王瑶平看来,其实去年三季度有的银行贷存比就已经超过80%,根据银监会的要求,存贷比的红线是75%,因此,今年显然会有一些银行感受到压力过去这些银行通过把信贷资产打包销售给个人客户的方式缓解这一压力,但这个市场整体并不规范,操作流程也不是很透明,隐藏着一定的风险,最近银监会也出台了一些规定限制这一行为。

        “(上述行为受限后)有银行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会因为贷存比而影响贷款发放,但是长期来说,整个银行行业贷存比应该还是低于70%的水平。”王瑶平认为,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应该有一个新的替代机制,让银行之间的信贷资产可以有一个证券化转让的规范市场。因为不同银行的信贷政策不一样,长远来看这会慢慢产生逐步利率自由化的压力,而中国市场也要有一个信贷资产转让更为市场化、规范化的平台。

信贷资产质量短期无忧

        另一方面,瑞银对于当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再融资压力和去年天量信贷投放的资产质量的判断,也没有市场当前普遍存在的不乐观情绪。

        “中国银行的融资和西方银行有很大不同,如果一个日本银行拿钱要把核心资本充足率从3%提高到8%,那么它的融资规模可能远远超过现在的股东权益,而且融入资本以后,这些钱并不为股东创造新的价值,融资只是为了满足监管的要求。”王瑶平认为,而中国银行业的融资需求还是为了满足整个风险加权资产的扩张,“换句话说,这个钱是要继续为股东创造收益。”

        不过这种  “天量信贷——再融资——再天量信贷投放”的无限循环模式,是否会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隐患?

        “去年发放的贷款相当大是基础项目贷款,项目本身有较长的建设周期,在没有建成之前是不会变成不良贷款的。”王瑶平认为,当然去年接近10万亿的信贷投放,从概率上来讲也无法完全规避坏账,而且因为投放的匆忙这个坏账金额应该比正常年份高,“只是短期内市场不必反应过度。”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每经经济新闻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