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5 04:27:12
每经记者 周晓芳 发自北京
针对10个风电CDM项目被联合国拒绝注册一事。昨日(12月14日)下午,这10个风电CDM项目的业主——来自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中广核、中节能、国华新能源投资和河北省建投的代表在北京联合签名发出声明,称此次审查集体未获通过是缘于EB(联合国执行理事会)对项目审查过程的不透明、审查标准混乱引起的。
据介绍,该声明将会通过中国政府以及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等机构提交至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此事要追溯到10天前,在12月4日结束的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审核理事会(CDMEB)第51次会议上,中国有10个风电CDM项目被联合国拒绝注册。
声明指程序存在严重问题
昨日下午,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表示,对于中国风电项目实施的被拒,作为政府感到非常遗憾。到场的业主也表示,对EB做出这样的决定感到极为震惊。
声明中指出,EB要求项目业主和DOE(联合国指定经营实体)解释项目的上网电价问题,部分同一个地区和电网的风电项目,澄清回答的思路和基础数据都比较相似,但结果却是一个注册,一个被拒(例如编号2450项目和编号1815项目,编号1825项目和编号2216项目)。那么,EB对项目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声明显示,部分项目被拒绝的程序存在严重问题,按照EB复审程序规定,复审的问题原则上应该是之前复审请求阶段提出的问题,但这次被拒绝的项目中部分项目当初要求重新审查的时候没有被要求澄清电价及所谓的E-政策问题,这非常不符合EB复审的程序和规定。
解释电价问题并未被采用
据了解,这么大批的风电项目被拒尚属首次,但近段时间以来,风电CDM项目被拒已成常态。
在发往哥本哈根的声明中指出,尽管EB提出的中国风电电价政策层面的问题超出了CDM基于项目规则的范围,中国政府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及和EB认真沟通问题的诚意,多次向EB解释中国风电价格政策及折损系数标准。中国—丹麦风能发展项目办公室与中国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共同编辑完成了《中国风电及电价发展研究报告》,并在51次会议之前两周提交给EB,回应了相关质疑,并详尽解读了中国风电电价的形成机制,但是,这份第三方出具的报告没有得到EB的回应,大量数据和客观情况也没有被EB采用。
在被拒的10个风电CDM项目中,有两个由瑞典碳资产公司购买。瑞典碳资产公司中国区总裁比翁(音)表示,对我来说很难解释被拒的10个风电项目的原因。EB是看到中国在风电测试阶段用了很高的电价,当风电成熟以后电价降低了,因此认为中国在人为地调低电价从而使项目具有额外性以获得更多的CDM资金。
“我们对EB程序的不透明感到吃惊。”比翁表示,他们有两个华电的项目被拒了,其中一个项目在EB的48次会议以及后续的会议上并未被询问E+和E-的问题,而且他们在项目PDD中已经使用了最高电价,后仍被E+和E-为理由遭到拒绝。
申请重审10个被拒项目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知道CDM规则的人都清楚,CDM的额外性不是主观意向判断的,它是按照PDD的文件严格论证而得出来的,这个项目能不能上全靠PDD文件的论证和核查的情况,如果PDD的论证和核定的情况是符合规则的,那么就应该通过。
气候变化资本集团中国区副总唐伟珉表示,该公司也有一个风电CDM项目被拒,但他真正担心的是,大批的风电项目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也有可能被拒。
10个被拒的风电CDM项目业主——华能等9个企业表示,EB51次会议对中国风电CDM项目做出的错误决定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郑重申请EB对于这10个被拒的风电项目予以重审并简化相应的审批注册程序。
同步播报
哥本哈根大会谈判进入第二阶段
每经记者 朱小雯 发自北京
在上周日休会一天之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第二阶段谈判开启。昨天和今天(12月15日),各国谈判代表团成员将为哥本哈根大会拟定一个协议文本,这个文本随后将送达各国环境部长,部长们会进一步讨论协商其中的内容和要点,修改之后的文本会在一个更小范围内的协议起草小组中进行细化完善,以备各国领导人于本周最后几天到达哥本哈根时,做最后的定夺。
大会昨天还公布了各国领导人发表演讲的日程,我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在哥本哈根当地时间12月17日(周四)上午发表演讲。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应约与丹麦首相拉斯穆森通电话,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交换了看法。
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以及《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分别提出了两份文件,分别有7页和27页。这两份官方文件被普遍认为是谈判各方都有所让步的阶段性成果,并推动此前进程缓慢的气候谈判向前迈进一步,为最后成功达成协议带来曙光。
“即将陆续抵达的部长们必须同意以这个草案作为谈判的基础,使得各国首脑们在下周末前签署一份强有力的协议。”绿色和平国际 气 候 政 策 顾 问 MARTINKAISER说。
但是,现有文本仍然在减排目标、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资金数额等方面存在缺漏,有待谈判各方进行艰苦的磋商。
11日当天,谈判中也出现了一份来自世界最脆弱的国家——小岛国联盟的提案。提案表明各国完全可以达成一份包含两个议定书、可以保证大幅减排、长期资金支持的强有力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结果。
又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昨天发出警告:各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适应问题上的谈判上还需要更多努力。“WWF全球气候行动项目负责人KimCarstensen表示,“一旦升温达到3度,那么这个世界将花费巨大成本去改变人们现有的生活,并迁移那些居住在岛屿、三角洲和低海拔地区的人民。”他强调,还需要建立一个国际“保险”基金,为正在遭受气候变化影响和应对紧急灾害的国家提供资金赔偿。KimCarstensen说:“我们不是在哥本哈根求得少量有保障的初始资金,而是要优先建立一个长期有保障的国际适应基金框架。”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